幫助特需兒童融入社會 專家呼吁推動融合教育發展
人民網重慶4月2日電 (劉政寧)4月2日,是第十五個“世界孤獨癥關注日”。為發動更多專業人士和愛心群體參與到孤獨癥兒童等特需兒童群體的康復幫扶工作中,幫助他們盡可能地融入社會,當日,由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主辦,重慶智星康兒童醫院承辦的“《我們的世界》康復兒童美術作品公益義賣暨第二屆特殊兒童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務體系發展宣講會”在渝舉行。
特需兒童是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簡稱,指那些在普通學校(或幼兒園)隨班就讀,年齡在3-12歲的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注意力障礙、言語和語言障礙以及自閉癥等兒童。與普通孩子相比,特需兒童對于特殊教育的需要是長期的,且越早越好。
活動現場。人民網 劉政寧攝
活動現場,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理事楊紅表示,特需兒童的康復需要專科醫師、特殊教育、康復治療師、心理工作者、特需兒童家長來共同努力。為此,她倡議,康復兒童家長間應自發形成“家庭互助會”,以抱團取暖的形式,搭建一個家庭間廣泛交流、康復知識與技能共享的平臺,并與兒童康復領域的專業人士、熱愛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社區志愿者等合作,整合一切資源,盡可能的為特需兒童們的融合教育創造條件。
“針對兒童孤獨癥,目前沒有特效的藥物可以治愈,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關鍵。”重慶市婦幼衛生學會兒童心理與行為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智星康兒童醫院院長兼首席專家趙聰敏在參加活動時表示,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不(少)看、不(少)應、不(少)指、不(少)語、行為不當這些情況時,應盡早去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診斷。
趙聰敏說,治療孤獨癥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康復訓練、教育干預、行為矯正、家庭治療、藥物治療、飲食調整、營養支持、心理治療、腸道菌群移植治療等。目標是減輕孤獨癥患兒的癥狀,幫助他們保持和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獨立生存能力,盡可能地融入社會。
“當前,對于以孤獨癥為代表的特需兒童的治療,大多還只是‘碎片化’服務。”趙聰敏表示,特需兒童的治療離不開兒科醫學、康復學、教育學等跨學科的合作。各學科之間,應以康復成效為導向,以融入幼兒園及義務教育學校生活為目標,一對一有針對性地為每個孩子制定康復治療方案。在整個康復期,應圍繞“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家庭康復+社區組織”,構建起面向特需兒童的“測、評、醫、康、教、置”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務體系。
市民在參觀特需兒童繪制的美術作品。人民網 劉政寧攝
在當日的活動現場,還展出了由重慶市不同區域3-7歲的孤獨癥、發育遲緩等特需兒童繪制的35幅美術作品。作品中,他們通過涂色、剪紙、粘貼、拼接、掌印、溝線等手法,用他們獨特的感知,呈現出了《家園》《鄉村》《日出》等繪畫主題,描繪出了他們眼中的美好世界。
在作品巡展揭幕現場,重慶市渝中區共好企業家協會秘書長李婉梅表示,該協會不僅捐助了此次作品展前期的美術作品創作,還將在本期巡展結束后認購孩子們的作品,其認購資金將進入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指定賬戶,專項用于幫扶特需兒童家庭,并將號召各愛心企業,發起組織更多面向特需兒童的公益活動。
為讓更多人士能了解和關注特需兒童群體,《我們的世界》康復兒童美術作品展將于4月2日至30日期間,在重慶兩江新區金渝大道(金童路輕軌站2號出口)THEOVA一奧天地進行展覽,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前往觀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倡導殯葬新風 重慶舉辦公益集體生態環保葬
- 重慶崇興生命紀念園舉行第三屆公益集體安葬儀式。重慶崇興生命紀念園供圖 人民網重慶4月2日電 (胡虹)1日,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重慶崇興生命紀念園舉行了第三屆公益集體安葬儀式,為10余名愿意參加骨灰生態葬的民眾進行免費集體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