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規劃專家李世煜:高標準打造“九龍半島”
2021年6月,重慶市城市提升領導小組會議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建設,注重國際范、藝術味、煙火氣、產業化,加快打造藝術港灣、創新沃土、生活樂園,努力建設具有國際水準、彰顯中國特色、弘揚長江文化、體現巴渝魅力的世界一流文化藝術灣區。作為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九龍半島在打造中要注重什么?人民網重慶專訪重慶市規劃局原副總工程師、資深城市規劃專家李世煜。
銜接兩大半島
九龍半島區位優勢明顯
時光沖刷,歲月流淌,百萬年的長江水奔流而下,造就了重慶主城核心區長江北岸的三個半島,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大渡口區的釣魚嘴半島、九龍坡區的九龍半島,渝中區的渝中半島。
在李世煜看來,這三個島相隔約15公里,九龍半島北銜擁有成熟城市核心景觀和功能的渝中半島,南攜待打造的釣魚嘴半島,區位優勢明顯。
九龍半島。陳林攝
李世煜表示,從釣魚嘴半島到兩江交匯的渝中半島,約30公里長延綿不斷的城市核心區江岸線,在中國乃至世界超級城市中都很少見,是極其難得的城市山水畫卷。“所以,在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建造上,整個九龍半島,一定要高立意高視點創造出高顏值,才能不負這么優秀的自然條件。”
展現重慶山水之美
九龍半島底蘊得天獨厚
“如果朝天門兩江交匯景觀是我們重慶的‘標準照’,那么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即九龍半島和釣魚嘴半島展示面就是我們重慶的‘全家福’。將重慶作為山城和江城的特點完全展現了出來。”李世煜說。
除了先天優秀的自然條件,九龍半島的另一個特點便是歷史底蘊豐厚。李世煜表示:“九龍半島有重慶發電廠。歷史上曾經輝煌的電力產業,斑駁的老工業廠房,兩座高聳入云的大煙囪,都帶著深深的工業重鎮發展印記。此外,上百個抗戰時期生產洞、已建成活化利用的抗戰兵器工業遺址博物館,均是九龍半島豐富而沉重的歷史文化記憶。展示了山城人民與中華各民族人民緊密團結、堅決戰勝敵人的英雄氣概。如何保護、修繕和利用極其珍貴的自然資源及歷史遺產,如何創新性地規劃、設計和建造總體沿江城市形象,既是我們這代人的歷史責任,更是我們這代人和后來者的歷史機遇。”
黃正街新貌--長江燈塔。陳林攝
此外,九龍半島的第三個特點,就是藝術氣息濃郁。中國八大美院之一的四川美術學院,賦予了整個九龍半島濃厚的藝術氣息,四川美術學院師生、藝術家、普通工人攜手打造的黃桷坪涂鴉藝術街,改變了黃桷坪片區的城市面貌,為以四川美術學院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未來,隨著九龍半島打造“美術半島”,建設無邊界重慶美術公園,更多創意的作品將會“碰撞”出來。
高標準打造 短板在補齊
九龍半島或將成為重慶人文藝術高地
在李世煜的判斷里,九龍半島正在蝶變的前期,它的短板正在被補齊。九龍半島南面有李家沱長江大橋,李家沱長江大橋距鵝公巖長江大橋距離有10多公里了,對于千萬級人口的超大城市,這樣的橋梁密度不夠。而正在修建的黃桷坪長江大橋,軌道和汽車雙通,將極大改善了九龍半島在交通方面的短板。隨著新路網的成型、軌道交通的開啟,九龍半島的短板將不復存在。
黃桷坪正街新貌與電廠煙囪。陳林攝
李世煜認為,九龍半島的高標準打造,要在保留原來的風貌上,展現它的灣區特色和藝術氣息。“九龍電廠的兩個240多米的煙囪,曾是西南地區‘第一高’,它是重慶工業發展見證者。”李世煜說,電廠的煙囪應保留并打造成標志性建筑,而電廠的廠房也可部分保留,進行空間改造,依托四川美術學院的藝術氛圍,吸引更多的藝術家、文學家到九龍半島來創作,打造成中國西部的美術高地。
李世煜表示,九龍半島的打造,一定要非常理智去確定建筑位置、建筑高度、建筑風貌,哪些地段應該留白,哪些地段應該有綠化,哪些山巖、河口必須保護,才能留下重慶沿江景觀的特色。隨著九龍半島“美術半島”逐步打造,它將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業”為一體,有望成為重慶最有活力、最有藝術內涵,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人文藝術高地。
打造人文藝術高地的同時,九龍半島的人居環境也正在更新升級。今年,深耕重慶的龍湖首進九龍坡區,便選擇九龍半島打造洋房產品--美林美院。從最開始的龍湖花園,到近年廣受關注的江與城、兩江新宸,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園林打造上,龍湖的洋房產品一直有口皆碑。據龍湖透露,龍湖美林美院也將展現頗具特色的園林景觀,到底這個備受關注的項目將怎樣與美術半島特色及四川美術學院的人文氣質相結合,讓我們拭目以待。(龍湖供稿)
(注:此文屬于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