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然一新的農村新居。林豪 攝
人民網重慶4月1日電 在江北區五寶鎮干壩村村口,一座嶄新的農家小院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村民臧錫玉的家。小院就坐落在公路旁邊,屋頂蓋上了青瓦,外立面刷了新漆,墻面造型新穎,天臺也換上了新廊架。除此之外,院子里還做了魚池造景、花壇等,兩層小樓精美干凈。
“黨的政策好,蓋了新房子開農家樂,來的游客也多了。”村民臧錫玉笑著說,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后,到她家吃飯的游客感到更舒適了,大多都成為了回頭客。
房前屋后,小小庭院經濟,讓農民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位于五寶鎮萬緣村的豆豆農場占地150畝,園內建有枇杷、櫻桃、草莓、脆桃等果樹采摘園,每個園區都修建了休閑涼亭,并都用觀光長廊串起來,前去體驗農旅采摘、鄉村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進產業振興。江北區根據城郊型農村的特點,堅持以五寶鎮為重點,分兩大片區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目前,五寶鎮片區立足于“三農”綜合改革和城鄉融合發展來推進鄉村振興行動計劃的實施,以鄉村自然風貌、集中居住點、傳統民居為載體,以葡萄、食用菌、枇杷、櫻桃、窖酒、土面等特色農產品生產、采摘、體驗為內容,引進鄉村旅游、生態體驗、體育娛樂、康體養身項目,著力推進都市觀光休閑農業建設,打造明月山、萬緣村、新三村3個田園綜合體,實現農旅文融合發展。從產業興旺突破,走農旅文融合之路,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觀光農業,幫助農民利用田間地頭發展觀光產業,提高收入。
要讓“產業振興”,必須培養鄉村人才。江北區通過加強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鼓勵有能力有基礎的當地農民自主創業經營,培育新型職業技術農民,引導有技能、有頭腦、能創業的農民群眾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路。江北區鼓勵社會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各類人才助推鄉村振興;扎實開展農村本土人才回引培養計劃,吸引在外成功村民,回鄉創業發展;招聘大學生和城市退休經營人才,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落實國家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管理辦法,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優勢,凝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社會各界的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江北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建立農房建設管理信息平臺,實行分類動態管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提高綠化覆蓋率,美化宜居環境、實施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整治……一項項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治理行動馬不停蹄地推進,促進鄉村宜居宜業宜游,讓“美麗”與“富裕”相得益彰。
文化的振興是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撐。江北區廣泛開展夢想課堂活動、基層典型人物宣講活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千萬市民學法律”活動;“十抵制十提倡”宣傳,舉辦“新農村新生活”培訓;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常態化選樹身邊好人、清潔戶、最美院落等典型;大操大辦、不孝父母等失信敗德不文明行為勸導……通過不斷豐富鄉村文化內涵,把鄉村文化振興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以鄉土文化溫潤鄉村“精氣神”,讓鄉村煥發更多生機和活力,為鄉村振興“鑄魂”。(劉政寧、白駿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