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賦能 重慶口岸物流高質量發展向縱深推進
陸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臺
為了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契機,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重慶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切實推動物流智能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著力優化物流運輸結構,全面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不斷提升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能級和水平。
智慧物流是賦能產業變革的重要手段。圍繞智慧物流發展,重慶結合自身實際,從通道、口岸等領域出發,積極建設智慧通道、智慧口岸、智慧平臺,著力實現通道智能化、通關便利化、平臺融合化,提高物流效率,推動物流整體降本增效,讓重慶口岸物流高質量發展向縱深推進。
重慶將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通道基礎上,構建國際供應鏈信息通道,探索智能裝備、新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深化物流與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讓物流更加開放、智能、共享。同時,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文章,加速構建陸海內外聯動、南北通道輻射、東西雙向互濟、內外雙向循環、全面對外開放的區域經濟發展大格局。
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智能報關示意圖
建設智慧通道
提升通道能級
重慶不靠海、不沿邊,其物流基礎先天不足。但重慶敢為人先,結合自身區位條件,開辟了東南西北四向大通道,使自身從開放末梢成為開放前沿。
大通道是重慶對外開放的物流基礎,也是重慶打造智慧物流的重要載體。為此,重慶一直致力大通道的智能化建設。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是國家戰略,重慶作為通道的運營組織中心,不僅要發揮好平臺作用,也要在智能化建設上有所建樹。
2020年,陸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系統整合集成了單一窗口、鐵路、港口、船公司等各方平臺系統,實現了對貨物全程動態跟蹤,還能有效整合通道沿線數據資源。借助這一平臺,企業可在平臺上實現一站式操作,整體辦理時間比以往節省了60%以上。目前,該平臺已累計對接14個平臺系統,訂艙量近4萬余單。長江黃金水道一直是重慶最重要的貨物通道,為進一步提升其效率,重慶正在探索通過智能化手段,實施智慧長江物流工程。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表示,重慶出海出境大通道的智慧化水平,影響著重慶對外開放的的質量和水平。推動通道智慧化建設,是提升開放通道效率的關鍵一招,也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一環。
建設智慧口岸
提升通關便利化
口岸是開放的門戶,口岸的智能化建設水平直接影響通關的效率。同時,重慶也擁有整車進口口岸等多個口岸功能,通過智能化建設提升口岸作業水平,也是重慶建設智慧物流的關鍵環節。
打造智慧口岸,是提升整體通關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重點圍繞業務流程優化、設施設備改造、信息系統建設,推動口岸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便利人員和貨物快速通關,實現“隱形監管”“順勢監管”和無感通關,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重慶從水陸空等多領域出發,結合各自實際,探索出了一系列智慧口岸的舉措。
2019年,果園港口岸獲批,也成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承載地,隨后便開始加快建設步伐,推動智慧港口建設。以其場橋智能化遠程控制系統為例,司機不再需要到場橋駕駛室,而是坐在辦公室就能遠程操控碼頭作業區的場橋。
同時,這套系統還實現了自動化操作。司機只需在屏幕上選擇一條作業指令,相關數據將傳送至系統,場橋大車、小車及起升機根據相應信息,自動運行到指定的位置和相應的高度,進行集裝箱的作業。
“除了這套系統,果園港也在很多地方推動智慧港口建設!惫麍@港相關負責人說,包括集裝箱、卸貨等區域,果園港都在進行智能改造升級,爭取早日建成智慧港口。
目前,重慶港口岸還上線了“集裝箱智能化理貨系統”,識別率達96%以上,建成集裝箱智能閘口,通閘時間縮短至30秒。
機場口岸建設的口岸邊檢自助通道、智能輔助查驗機器人等已實現常態化運行,數字機坪管控平臺更是亮點。
該平臺應用了視覺智能和融合定位技術,能夠記錄飛機經過不同滑行道和跑道的時間點。點擊任意軌跡節點,就可以回溯相應的錄像畫面。同時,視頻監控應用了跨境跟蹤技術,能夠實現場面內航空器全流程的無縫跟蹤和錄制。
鐵路方面,重慶鐵路口岸配備遠程操控自動化起重設備,升級場站卡口,運用光學車牌識別系統,實現出口卡口運抵、進口轉關核銷自動化。
以大型集裝箱檢查系統(H986)為例。通過智能審圖,海關人員可以在不開箱的情況下對集裝箱內貨物、空箱、貨柜車或集裝箱夾層夾帶等實現非侵入式查驗,然后判斷集裝箱內的貨物情況以及是否存在暗格及違禁品。
同時,因為減少了侵入式查驗,單個集裝箱檢測時間不超過10分鐘,企業通關效率大幅提高,也省去了開箱、掏箱、再裝箱環節,大幅減少了查驗時間。
建設智慧平臺
提升融合發展水平
智慧物流的發展,不能只是某些領域、方面的單打獨斗,更需要聚力融合,協同發展。在這一目標下,打造相應平臺,發揮聚合效應,能夠進一步推動重慶智慧物流的整體進程。
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一個典范。
目前,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處于全國第一梯隊,取得“九個全國第一”的成效,包括全國“第一票貨物申報”“第一票原產地證”“第一筆在線收付匯”“第一票空運運輸工具申報”“第一個單一窗口國際合作項目”“第一筆服務貿易結算業務”“第一個單一窗口跨區域合作項目”“第一個智能報關功能”“第一個實現與鐵路95306互聯互通”。
以“智能報關”為例。重慶“單一窗口”在全國首次引入RPA流程自動化機器人,單證處理時間由每票40分鐘縮短到40秒,單證效率提高80%以上,單證成本降低50%以上。
打破信息“孤島”,是智慧物流建設中重要環節。為此,重慶積極搭建“1+5+N”物流信息平臺體系。
“1”即建設重慶市物流信息平臺,統籌水、公、鐵、空、園區資源,滿足市場主體“一次委托、全程服務、門到門交接”的多式聯運需求,實現前臺界面統一、后臺高效協作。
“5”為建設水運、公路、鐵路、航空、物流園區五大功能型物流標準化服務平臺,形成五類標準化功能模塊,支持多種運輸方式高效聯運的物流標準化服務平臺。
“N”是指圍繞物流業發展服務的各類商務平臺,包括生產貿易類平臺、貨代類平臺、倉儲類平臺、運輸類平臺、報關類平臺、物流通道類平臺、撮合類平臺、金融類平臺、行業協會平臺以及其他綜合創新類平臺。
“到2025年,形成以物流信息平臺為牽引,數字物流、智能物流、智慧物流為支撐的物流高質量發展格局,推動政府服務監管便捷高效、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物流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副主任肖文軍說。
巴川江表示,重慶的智慧物流建設已有自己明確的路徑與邏輯,重慶要推動口岸物流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構建數字驅動的現代物流產業新生態;壯大生產性物流服務業態,形成“通道+貿易+產業”全產業鏈數字化協同發展新格局;拓展數字物流國際合作,促進口岸物流領域科技創新和成果共享。
楊駿 圖片由市政府口岸物流辦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