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委員趙勇。姚於 攝
人民網重慶1月10日電(劉政寧、姚於) “近年全市醫藥機構數量急劇上升,截至10月,需進行協議監管的定點醫療機構6300余家、定點藥店1.3萬余家、村衛生室1.2萬家,但全市專職從事醫療保障基金監管的僅200余人,平均1人就要監管150余家醫藥機構,監管壓力巨大。”在政協重慶市五屆三次會議期間,市政協委員趙勇提出《關于全市設立醫療保障行政執法機構的建議》。
“目前,醫保基金使用監督管理采取協議監督模式,各級醫保局與轄區內滿足一定條件的醫藥機構簽訂服務協議,雙方按照服務協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趙勇介紹,一些醫藥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協議監督弊端凸顯,將醫保基金監管納入行政執法、組建專業醫療保障監督執法隊伍迫在眉睫。
“冒名就醫、掛床住院等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各類違法違規違約行為呈現多樣化、隱蔽性和技術化。”趙勇建議,對此類違法行為需要采取技防、人防相結合,從機制、隊伍、手段上下功夫,加大監管力量投入,提升監管效率,防止醫保基金跑冒滴漏。
趙勇認為,對于醫保基金的監管需要專業機構負責,因為監管工作亟需專業知識,涉及專業領域比較廣泛且專業應用較為復雜,不僅要對9000多項診療項目、3.8萬余項藥品耗材及醫療服務設施標準(醫保三大目錄)是否納入醫保基金報銷進行監督,同時還要對醫保服務協議約定的各類違規違約行為,以及各類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就此看來,醫保監管隊伍應由醫學、藥學、法律、財務、信息、統計等專業人員搭配組成。”
據了解,在加強基金監管、完善相應機構、配強工作力量等方面,全國不少省市已有組建先例。目前,全國有10個省市設立了專職的醫保基金監管機構,如北京設立了醫療保障執法總隊,上海、天津均設置了醫療保險監督檢查所等。趙勇建議,重慶可以結合全國其他省市情況和相關行業行政執法機構設置情況,采取二種模式進行設置,“一是由市醫保局成立執法機構,各區縣成立相應執法機構;二是參照市市場監管局模式,市局成立執法總隊,負責市級和21個區縣統一管理,剩余區(縣)成立相應執法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