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委員羅韶穎。 鄒樂 攝
人民網重慶1月10日電(胡虹、黃軍)“卡路里是我的天敵,燃燒我的卡路里……”2019年,歌曲《卡路里》唱出了全民健身的熱情,人們對健身和體育運動的需求正逐步提高。出門即達、健身設施完善的社區體育文化場所更是百姓所愛。在1月10日開幕的政協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重慶市政協委員、迪馬股份董事長羅韶穎就把目光聚焦到了“社區體育”這一話題,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數據:每10個重慶成年人中有3人超重
“在全民健身上多投入,就能夠實現以后養老醫療少投入。有研究表明,在運動健身中如果多投入1元錢,便可能在醫療中減少7-8元的投入。”羅韶穎說。
羅韶穎以去年12月重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重慶市2018年度居民健康狀況報告》介紹,2018年,重慶市18歲及以上人群超重檢出率35.2%,這意味著每10個重慶成年人中就有3人超重。其中40-59歲人群中比例最高,在40%以上。2018年,重慶18歲及以上居民中,高血壓患病率31.9%,糖尿病患病率12.7%。中重度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會讓發生冠心病、高膽固醇的風險提高。而醫學界把與肥胖相關的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和腦血管意外稱為“死亡五重奏”。此外,肥胖也會帶來患癌風險。
羅韶穎說,超重肥胖問題突出、慢性疾病患病率多、青少年視力正常水平低等都是目前重慶市全民健康亟需改變的現狀。與此同時,全民健身事業的政府投入、全民健身設施的保障、全民健身運動的專業指導服務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一定差距。
走訪:健身點難尋覓 急救設施、專業指導等缺乏
羅韶穎為此專門做過調研,去年底,羅韶穎在某區尋找一處健身場所,信息標注稱該場所有室外健身廣場540㎡,室內健身館70㎡。羅韶穎現場走訪、詢問多人,誰也不知道有這個室內健身點位于何處。最終,經過多方尋覓,才發現擺放于一個超市入口的健身點招牌,超市外廣場上安裝了部分健身器材,主要是老年人在休閑娛樂。
在羅韶穎看來,社區健身運動場所設施的不完善,無法吸引年輕人。而老年人由于缺乏專業健身指導,也沒有渠道接受相應的科普宣傳,往往盲目使用健身器材,導致健身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釀下健康隱患。
與此同時,在部分已經建成的文化體育場地中,健身區域和健身設施設置不盡合理,未能有效區分適老、適幼區域,未設置直飲水、急救設施等。尤為關鍵的是,這些場地缺乏專業指導、社區治理和后續管理維護。
建議:強化頂層設計 完善硬件配備 提升軟件服務
對此,羅韶穎建議,應從頂層設計、硬件配備、軟件服務等方面進行補足和加強,從而真正開展好社區文化體育運動,為全民健身的全面落實打好扎實的基礎,“實行政府主導和市場化相結合,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參與到社區體育事業中!
首先,要強化政策法規支持,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加快加大建設投入。
羅韶穎建議,要制定社區體育文化場地建設三年總體規劃,統籌相關部門進行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在對市域內的社區體育文化場地分布狀況、土地情況、周邊居民群眾的需求、建設內容等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總體布局,達到社區體育文化場地的全覆蓋。
其次,要深入調研周邊社區群眾需求,引入AED等急救設施,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
羅韶穎提出,應改造目前不符合群眾需求的傳統場地和設施,打造適老適幼區域,創新社區文化體育健身設施,引入AED等急救設施和直飲水等便民設施,因地制宜打造便民實用的全民健身場地。
再者,引入專業人員,對全民健身進行專業指導,創新性地將社區治理融入全民健身中。
羅韶穎建議,在體育院系學生、體育行業從業者中,發展社工、志愿者,對全民健身群眾進行專業指導,合理健身。將周邊社區的歷史、民俗等要素融入全民健身中,繪制通俗易懂、有地方特色的健身指導圖,從“要你健身”變為“我要健身”,從“政府管理”變為“政府指導、共同協調、自治管理”,努力打造全民健身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