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縣域城市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普遍存在“五難”,“鄉村助農團”探索發現——
設計賦能鄉村需將文化轉化為品牌
“鄉村不缺文化,但缺少對文化深度的挖掘與活化,缺少將文化轉化為品牌支撐的能力。”11月28日,川美講堂第三季第六講開講,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工業與產品設計系副主任、副教授胡永攀,結合其參與的“鄉村助農團”項目,分享了設計賦能鄉村的經驗和學術觀察。
“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尤其是對產業振興來說,設計只是品牌打造中的重要一環,還有供應鏈、宣傳、物流、金融等重要環節。如果不能打通這些環節,僅靠產品品質和設計難以形成較大的品牌效應,難以真正讓農民增產增收。”胡永攀分享稱。
在他看來,多數縣域城市在推進鄉村振興,尤其是產業振興中,普遍存在“五難”:一是銷售鏈路不健全,特色農產品銷售難;二是標識、包裝、營銷、渠道、傳播鏈條不健全,區域公共品牌打造難;三是涉農產業鏈優化升級資源少,產業升級難;四是縣域城市財政資金投入不一,涉農資金獲取難;五是旅游資源宣傳少,旅游城市名片重塑難。
為了破解難題,提升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效益,近年來,胡永攀參與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聯合四川美術學院等單位共同成立的“鄉村助農團”,開展了一系列鄉村品牌藝術提升行動,構建“創意設計賦能、立體宣傳推廣、多維資源助力”的創新模式。
2023年以來,“鄉村助農團”策劃實施了四川得榮“桃花十里 得榮等你”文旅品牌打造活動、“豐收中國”融合傳播行動、全國“土特產”集中推介活動等,開展了品牌、包裝、文旅產品設計,并進行立體宣傳推廣,結合多維資源的技術、金融、產業鏈支持,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以“桃花十里 得榮等你”文旅品牌打造為例,他們設計了“桃花十里 得榮等你”系列動態海報,并在上海、廣州、重慶、成都、西安、東莞、珠海七個城市地標建筑同步點亮主題燈光秀;結合藏族文化和桃花元素,設計并制作了“桃花好運簽”許愿卡等;邀請丁真以慢直播的方式,打卡得榮各旅游景點,帶領網友在線領略得榮風土人情。
該活動在網絡上相關話題總閱讀量達1.4億次,直播總觀看量超200萬人次,短視頻總播放量破千萬,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打卡,還直接帶動當地農特產品售賣超20萬元。
“通過‘鄉村助農團’近兩年的探索和實踐,我認為,鄉村品牌藝術提升,需要引入資金、技術、直播、地標大屏等多維資源,通過‘創意設計賦能、立體宣傳推廣、多維資源助力’的形式,從農產品品牌提升和文旅品牌打造兩個維度,對縣域鄉村進行幫扶,提升鄉村品牌影響力和經濟效益。”胡永攀說,具體包括——
品牌打造,文化先行。鄉村不缺文化,但是缺少對文化深度的挖掘與活化,缺少將文化轉化為品牌支撐的能力。無論是鄉村文旅品牌,還是農產品品牌,實現文化和品牌的融合是品牌打造的重中之重。特色文化是鄉村品牌長遠發展的持續動力,用藝術創意賦能鄉村品牌提升,要在充分挖掘特色文化的基礎上,用設計的手段實現文化和品牌的有機融合,為品牌特色化發展奠定基礎。
多維助力,立體幫扶。品牌好不好,效益來說話。鄉村品牌面臨的不僅是設計包裝和文化融入的問題,還包括宣傳資源投入少、銷售鏈路不健全、產品加工升級難、涉農資金獲取難等難題,因此需要綁定創意設計、宣傳推廣、銷售渠道、農業技術、資金貸款等方面資源,形成多維一體的幫扶團隊,實現鄉村品牌打造、推廣、售賣全鏈條的幫扶體系,才能讓鄉村品牌“叫好又叫座”。
因地制宜,移植創新。“創意設計賦能、立體宣傳推廣、多維資源助力”的鄉村品牌提升新模式,成效顯著、便于移植,可在多地推廣,落地開花,為全國鄉村品牌打造貢獻力量。(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