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鶴梁+埃及尼羅尺,為何聯合申報世遺?
日前,2023白鶴梁旅游文化節新聞發布會透露,中國白鶴梁題刻-埃及尼羅河水尺(即“尼羅尺”)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工作已啟動。
中國白鶴梁題刻和埃及尼羅尺都有哪些相似之處?為何相距萬里的兩處水文遺址能攜手申遺?目前聯合申遺工作進展如何?人民網對話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館長楊邦德等專家,為你揭秘。
中國白鶴梁+埃及尼羅尺
都記錄了諸多世界級的珍貴水文資料
“兩處遺址雖相隔萬里,其功能卻非常相似,有著極其緊密的內在聯系。”楊邦德介紹,“白鶴梁是長江母親河的一顆璀璨明珠,埃及的尼羅尺同樣也是世界水文遺產的典型代表。”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涪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白鶴梁位于重慶涪陵區城北的長江中,它是一道長1600米,平均寬約15米的天然石梁。上面記載了自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以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文科學價值,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古埃及時代的尼羅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水位觀測的流域之一,尼羅河水位測量歷史超5000年,記載下來的有1300多年。早在公元前,埃及人就發明了一種水位測量標尺,作為測量尼羅河水位的工具——即尼羅尺。
“尼羅河上至少曾有20個尼羅尺,主要位于尼羅河的上游及下游,呈多點分布特征。本次與白鶴梁聯合申遺的是羅達島(Roda island)上的尼羅尺。”楊邦德介紹,這些尼羅尺沿河間隔設置,水位記錄被保存在當地宮殿和神廟的檔案里。
“尼羅河是古埃及的生命線。”楊邦德介紹,尼羅河不僅是兩岸土地的重要灌溉水源,也被用作運輸通道,幾千年來,尼羅尺一直被用來在每年的汛期測量尼羅河的水位,用來預測年度的收成,同時也會根據此決定要征收的稅收等,重要性顯而易見。
“白鶴梁和尼羅尺,都記錄了諸多世界級的珍貴水文資料。”楊邦德表示,白鶴梁題刻和尼羅尺都是農耕文明測水用水的早期智慧,也都為幾千年氣候變化提供了詳實的科學資料。
羅達島尼羅尺。受訪者供圖
兩處文物遺存相隔甚遠
為何會聯合申遺?
“兩處文物遺存相隔甚遠,為何會聯合申遺?”就這個問題,楊邦德表示,長江與尼羅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發祥地,兩處文物遺存亦分別展示了亞、非大陸兩種不同農業文明與江河水資源之間的密切關系,兩者都以水文變化揭示出農業生產的周期性的變化,反映出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021年,我們和埃及方面經過溝通后,一拍即合。”楊邦德介紹,涪陵白鶴梁與羅達島尼羅尺聯手,取決于兩處遺存都已進入預備名錄,這是一道申遺的“門檻”。白鶴梁于2008年進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羅達島尼羅尺也在2004年進入預備名錄,兩處遺存都擁有聯合申遺的必備條件。
涪陵區文化旅游委資料顯示,近年來,該區積極探索中埃聯合申遺路徑、策略和方法。2021年,委托北京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研究與培訓中心等機構開展了聯合申遺可行性論證研究。專家認為,將這兩處保存較好的大河流域水文遺存聯合申遺,可有效填補目前世界遺產名錄在水文遺產方面的空白,增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間的文明交流互鑒。
不僅是古人的農業智慧
一直到近代,它們都在“發揮余熱”
刻魚為尺、設標記水。如果“石魚”出水,意味著該年份往往雨水充沛,農業生產能夠得到保障——這是白鶴梁,背后是古人的農業智慧。所謂“白鶴繞梁留勝跡,石魚出水兆豐年”。
“尼羅尺的作用同樣如此。”楊邦德展示了這次與白鶴梁聯合申遺的羅達島上的尼羅尺,其外觀為一根垂直淹沒在河水里的柱子,柱子上有刻度指示水量。
“該尼羅尺上有18個刻度,資料顯示,古人會通過水位到達刻度的位置來預測收成。”楊邦德舉例說,“當水位低于某個刻度,就意味著那一年的水量不夠,對農業生產不利;超過某個刻度又意味著有洪災危險,需要防災;而如果在16-18刻度間,往往就是水量正好,有豐年征兆。”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涪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近代,白鶴梁與尼羅尺都還在“發揮余熱”,記錄下諸多歷史人文故事。
“20世紀初期,長江水路一直是重要的客貨運通道。然而川江灘多水急,航道條件差。”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工作人員李艷介紹,當時的民生輪船公司負責人盧作孚派出了一個河床考察團,由經驗豐富的船長和安全技術人員組成,對川江各處險灘河道進行了實地勘測并繪制圖示。
“1937年3月13日,河床考察團到達白鶴梁時,也在上面留下一段珍貴題刻。”李艷介紹,民生輪船公司根據該次考察的情況,將渝宜航線分為三段航行。依據航道條件不同,選擇不同馬力和尺度的船只行駛,成功改變航運環境。
“同樣,尼羅尺也不僅是為古人所用。資料顯示,尼羅河洪水水位征稅的記錄持續到20世紀中葉。”楊邦德介紹,一直到阿斯旺高壩的建成投用,尼羅水尺才逐步走向幕后,“盡管尼羅水尺不再發揮其原始功能,但它們并沒有被放棄。如現在的羅達島尼羅尺,已經作為文化遺產和旅游景點煥發新生。”
探討跨洲際聯合申遺新模式
即將啟動聯合申遺文本編寫工作
10月13日,白鶴梁旅游文化節開幕。在文化節交流活動環節中,白鶴梁和尼羅尺的展覽專區也亮相現場,通過圖片、模型等,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了兩處遺存和背后故事。
文化節展覽現場。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供圖
“11月15日,中埃聯合申遺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將在涪陵舉行。”涪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靖開媛介紹,研討會將邀請包括埃及最高文物管理委員會專家、亞太地區水文遺產專家、埃及水文遺產專家在內的國際專家,與國內相關專家一起,對白鶴梁題刻開展跨學科、多領域綜合研討,共同探討跨洲際聯合申遺與文化遺產保護合作新模式。
白鶴梁水下題刻。吳汪洋攝
目前聯合申遺工作進展如何?楊邦德介紹,前期考察工作已近尾聲,白鶴梁正在建立與埃及民間和官方聯合申遺的工作機制,接下來將持續完善“白鶴梁題刻申遺文本”,并根據與埃及方溝通對接情況,即將啟動“中國白鶴梁題刻-埃及尼羅河水尺聯合申遺文本”編寫工作。
中國白鶴梁+埃及尼羅尺聯合申遺,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