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97免费公开福利无码视频,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五月天,翘臀美女XX00后进式片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跟著重慶援藏工作隊行走昌都①:踏上海拔3500米的高原山城

姜峰 王欣悅 劉政寧
2023年08月09日10:09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從海拔300米,飆升到4300米,是什么體驗?

8月7日一早,從重慶江北機場起飛,當抵達目的地、全世界海拔第二高的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邦達機場時,凌晨五點多就爬起來趕航班的采訪團隊一行,個個都嘴唇發紫、臉色泛白——提前一周就喝上了紅景天,依然難免海拔陡升四千米后的高反癥狀。

經受這番體驗,吸引我們的,是重慶與昌都之間一條聯系了28年的紐帶——1994年,在“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精神感召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了對口支援西藏的號召;1995年,來自重慶的第一批援藏隊伍踏上高原,對口支援西藏昌都,從此一代又一代巴渝兒女奔赴雪域、接續奉獻;去年7月,接力棒已經傳到了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手中。

如今,第十批工作隊援藏已整整一年,他們工作生活得怎么樣?作為家鄉人,咱得來看看他們,讓援藏工作隊員們知道家里頭始終惦記著他們——這成為此次人民日報社重慶分社特別策劃的初衷。

人民日報社重慶分社采訪團隊飛赴昌都。姜峰攝

人民日報社重慶分社采訪團隊飛赴昌都。姜峰攝

抵達全世界第二高、海拔4334米的西藏昌都邦達機場。姜峰攝

抵達全世界第二高、海拔4334米的西藏昌都邦達機場。姜峰攝

邦達是個小機場,只有一個行李轉盤。忍著高反,緩緩步出機場門外,援藏工作隊員幸浩廣和同事們已經早早等著我們,“接下來,老師們還會體驗到‘全世界離市區最遠機場’的路程。”

是的,導航一搜:邦達機場,距離昌都市中心,有120余公里。

翻越海拔4572米的浪拉山口,溯流波濤滾滾的瀾滄江水而上,一路上,逐漸體會到昌都“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險峻自然環境。無怪乎,連機場都要建到那么高、那么遠的所在——只有這塊高處的開闊地,能提供足夠安全的飛行視距和起降空間。

從機場回市區途中,翻越海拔4572米的浪拉山口。姜峰攝

從機場回市區途中,翻越海拔4572米的浪拉山口。姜峰攝

溯流瀾滄江水而上,便是昌都市區。姜峰攝

溯流瀾滄江水而上,便是昌都市區。姜峰攝

巧的是,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昌都與重慶實在像極了——都是山與江的城。

溫婉的嘉陵款款南來,與浩蕩北上的長江撞了個滿懷,一同昂首東去,兩江的交匯處,便是山城重慶的淵藪;發源于青海省玉樹州的兩條河,一個叫扎曲,一個叫昂曲,奔騰千里,匯流于西藏,至此始得名瀾滄江,匯流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昌都城,“昌都”,也就是藏語“兩江匯合處”的意思。更巧的是,在某些季節,瀾滄江匯流處還會呈現出一清一濁、涇渭分明的景象,也就是重慶人所熟知的朝天門前“陰陽水”奇觀。

地處西藏“東大門”,昌都與川渝地區的社會往來密切,走在街上,麻辣味十足的方言不絕于耳。只是,這座“高原山城”,平均海拔在3500米,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是相對較差的——這也正是重慶援昌28年的使命所在。

俯瞰高原山城——昌都。姜峰攝

俯瞰高原山城——昌都。姜峰攝

一路跋涉,車還沒進市區,我們先到了昌都的“兩江新區”——難得覓到山與江間的一處開闊地,在距離市區33公里的地方建起的昌都新區。

這里,是西藏第一個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重慶對昌都新區從人才交流、發展規劃、產業引進、技術支撐等方面不斷加大幫扶力度,自2013年以來,重慶累計援助昌都新區9000余萬元,占到全國對口支援昌都三省市總投入的近八成。得益于重慶援藏力量,一批新項目正在昌都經開區拔節生長。

走“渝昌工人文化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做玻璃幕墻安裝和水電施工。“渝昌工人文化宮是昌都經開區今年新開工的項目,建設資金中的2000萬元由重慶援藏資金解決。”昌都新區開發建設管委會建設管理處處長張建告訴我們,目前項目主體施工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裝飾裝修,預計今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屆時將成為昌都開展群眾性體育文化健身活動的重要場所。

渝昌工人文化館建設現場。劉政寧攝

渝昌工人文化館建設現場。劉政寧攝

不遠處,正在進行主體建筑施工的渝聯物流園,同樣是重慶援建項目。“這個項目總投資有2億元,就在今年7月20日剛剛開工,一期工程建設火熱得很喲!”現場施工負責人劉楊操著一口鮮明的方言。渝聯物流園建成后,將在昌都新區形成一個大型建材市場集散中心,助力昌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新區,昌都發展的新引擎,借助重慶輸送的強大動力,我們聽到了澎湃的轟鳴。

繼續前行,我們走進了昌都市區。

就在瀾滄江匯流處,坐落著一座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老鄉見老鄉,暑假仍堅守在這里、推進校舍建設維修項目的數位重慶援藏教師,與我們熱情相擁。

整潔亮堂的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校園。姜峰攝

整潔亮堂的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校園。姜峰攝

去年7月,從重慶市鐵路中學來到這里,擔任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校長的徐和建,向我們細數著這些年來重慶援藏帶來的巨大改變:

“組團式教育援藏,力量很集中,我們通過‘六大行動’提升學校整體水平,帶來的效果也很明顯。從高考來看,本科上線率由60%提升到今年的84%,幅度很大”,徐和建滿是自豪,“援藏教師的教學成績,師生有目共睹。”

成績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援藏干部的艱苦付出。

“高原反應是我們援藏的最大挑戰”,來自重慶一中、現任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常務副校長的龍潭和同事們努力克服著惡劣自然環境與諸多困難,“我們所有來到藏區的同志都有很深刻的體會,本地學生的陽光淳樸、好學向上是我們最大的欣慰,作為教育工作者,在這里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是最寶貴、最難忘的經歷。”

昌都一高的現代化操場,在重慶援建下硬件設施得到顯著提升。姜峰攝

昌都一高的現代化操場,在重慶援建下硬件設施得到顯著提升。姜峰攝

以“渝昌教研工作坊”為平臺,廣泛開展教研活動,輻射帶動本地教師2520余人次,實施昌都市級科研課題8項,形成研究成果1098份,受益學生2557人;建立“空中課堂”,開展線上教研216次、線上授課1920節、線上輔導2200余次;引進重慶市教科院網絡教學資源平臺、重慶八中“智慧云校”、重慶巴蜀中學云校等優質教育資源,開展網絡聯合教研活動23次;引進重慶八中網絡課程84節,覆蓋昌都一高和受援縣學校學生1.7萬人……“我們還正式啟動了‘雪域雄鷹’計劃,讓優秀的學生到重慶、北京等地看一看”,徐和建動容地說,“今年暑假,我們的很多孩子就走出了西藏,我相信這能讓他們的人生更加不一樣。”

離開昌都一高,我們又來到昌都市人民醫院。

已到傍晚時分,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任昌都市人民醫院院長的朱宇熹依然忙著處理各項工作。“這里的百姓非常淳樸,作為醫療隊成員,我能感受到自己受尊重、受歡迎。治愈后的患者和親屬會向我們真誠地表達感謝,雖然語言溝通有時比較費力,但我明白他們的心意。”朱宇熹動容地說,“用專業所學,為更多昌都老百姓帶來健康與平安,我們義不容辭。”

朱宇熹(左)與姜海東在昌都市人民醫院。姜峰攝

朱宇熹(左)與姜海東在昌都市人民醫院。姜峰攝

在朱宇熹看來,源源不斷的援藏干部,不斷地提升著當地的醫療水平、技術創新和管理能力。“我們在這里不只要做醫生的工作,還要做信息化建設等等,不斷推進醫院規范化管理。”

重慶援藏工作隊通過實施醫療援藏“981”工程,讓昌都市人民醫院醫療水平顯著提升,先后建成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11個,建成藏東首個現代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開展自治區首次手術6例、昌都市首次手術8例,完成1800余臺手術,救治危重病人1019人。開展“渝藏情深、健康攻堅”和“渝昌民心匯、精準救助‘救’在身邊”行動,篩查先心病8000余人次、先天性手足殘病和心臟病400人次,幫助32名患兒前往重慶接受免費治療,減免診療費用1200余萬元。

到昌都以來,來自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的姜海東只回過重慶一次。今年夏天,他的援藏任期已到,而他選擇留在昌都市人民醫院繼續支援,這一次他的崗位由感染科變為了科教科。“援藏一年多,我發現這里的人才培養是一個短板,希望能用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為昌都的醫療人才培養作一點貢獻。”在姜海東看來,只有帶動當地醫療隊伍水平整體提升,才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我們要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其實,不光是教育、醫療領域,在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昌都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魏興貴看來,一年來,全體援藏隊員們攻堅克難、并肩戰斗,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這離不開昌都市各級各部門的幫助支持、全體援藏隊員的辛勤付出,接下來要繼續扎根雪域高原,為光榮而偉大的援藏事業奉獻青春和熱血,為藏東明珠山城昌都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熱鬧繁華的昌都夜景。姜峰攝

熱鬧繁華的昌都夜景。姜峰攝

日已暮,華燈初上。經歷一天的奔忙與緊張采訪,團隊成員們的高原反應倒不那么明顯了。走在昌都街頭,一個熱鬧繁華的高原山城,正向各族干部群眾揚起嘴角。

明天,還要趕赴重慶援藏工作采訪行的下一站:昌都市類烏齊縣。

相關新聞:

·跟著重慶援藏工作隊行走昌都④:讓芒康群眾看病不再翻山越嶺

·跟著重慶援藏工作隊行走昌都③:智力援藏,擦亮察雅名片

·跟著重慶援藏工作隊行走昌都②:牦牛與遠方,綠色發展的類烏齊

·跟著重慶援藏工作隊行走昌都①:踏上海拔3500米的高原山城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