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媽媽”和她的涼山孩子們
8月的一天中午,楊霞忙完手上的工作,走進位于重慶江北區魚嘴街道的一家酒店門廳,站在前臺一旁悄悄打開手機錄影。鏡頭里,20歲的小莉正從容地與客人交流,給他們辦理入住。
“你看,不靦腆的時候多可愛,就是要學會自信表達。”見客人離開,楊霞把手機錄影遞到小莉跟前,小莉一愣,一把抱住楊霞,倆人都笑了。
類似這樣記錄成長的錄影在楊霞的手機里有很多,小莉只是其中一個。她們或笑容燦爛,或困惑不解,或學得一項新技能而雀躍……這些一點一滴的生活實錄,都是楊霞為孩子們在成長路上積攢的故事。
這個暑假,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小莉,和另外8個涼山姐妹一樣,又一次受助于重慶兩江新區稅務局魚嘴稅務所工作人員楊霞,來到重慶勤工儉學。
楊霞與勤工儉學的孩子們合影。受訪者供圖
靦腆孩子有了自信
5年前,楊霞的出現,為小莉一家帶來了變化。
家住涼山州美姑縣的小莉,家中有6個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二。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父母打零工和務農,經濟的重擔曾一度讓這個家庭喘不上氣。
2017年,通過當地愛心人士的介紹,比小莉小2歲的妹妹小雅得到了楊霞的愛心資助。“那一年,妹妹還在念初中,家里本商量著,念完初三就不讀了。”回想起這一幕,小莉眼中有了一絲酸澀,“幸虧遇到楊媽媽,可以讓妹妹繼續讀書。”
“現在爸爸媽媽每年都會用很不標準的普通話向楊媽媽表示感謝。”說到這兒,小莉又開心地笑了,“如今,已經念高三的小雅學習勁頭可足了,手機信息里幾乎全是楊媽媽平日給她的鼓勵和祝福。”
不僅是小雅,小莉也在楊霞的幫助下,從2020年開始,利用寒暑期到重慶勤工儉學。如今已是四川省達州市一所大專院校二年級學生的她,學費、生活費幾乎都能自理。
“聽小莉說,結束學業后想做個老師,但又總是害羞與人交流,所以這次的暑期零工,我推薦她到酒店的前臺崗位試一試。”看著眼前已能自信表達的小莉,楊霞很是欣慰。
“楊媽媽就是這樣,不光資助我們學習,還關心大家的困惑。”在小莉心里,楊霞早已是母親一般的存在,每次楊霞發來的信息,小莉都能如數家珍般背出來,也成了她與朋友、同學一起進步的鼓勵。
“像楊媽媽一樣幫助需要的人”
美姑縣基偉村的小媛也是此次到重慶勤工儉學的9個孩子之一,同時,她還是楊霞一直資助的學生。2017年10月,經愛心人士的介紹,楊霞第一次到小媛家家訪時,眼前的境況讓楊霞至今難忘。
“家里房子破舊,沒啥像樣的家具。”詳細打聽后,楊霞了解到小媛家里兄妹三人,除父母務農外沒有其他收入。小媛作為長女,剛上高中就面臨輟學。
看著小媛渴望讀書的眼神,楊霞當即決定資助她完成學業。從那以后,楊霞不僅每月固定給小媛300元生活費,還承擔了小媛家中一些必需的開銷。
“小楊啊,你好啊,謝謝你。”這是小媛爸爸每年都會借用小媛手機給楊霞發的語音問候,“普通話很不標準,但這是爸爸媽媽專門為了表達感謝而學的。”小媛說,“是楊媽媽的出現,讓我重拾了讀書時快樂,也讓我們一家人對未來有了新的期望。”
“這個暑假我學會煮咖啡了。”這一天,聽說楊霞來了,小媛趁午休時間急忙從打工的咖啡店趕到小莉所在的酒店大廳,顧不上從額頭直往下掉的大顆汗珠,就為趕緊告訴楊霞一句,“楊媽媽,待會兒一定要去試試我做的咖啡。”
如今22歲的小媛,已是一名大三學生,但在楊霞面前,她總會俏皮地撒嬌、打趣。因為在小媛心中,楊霞一直是那個幫助她應對、解決人生彷徨的人。“如果不是楊媽媽,我便沒有機會考上大學,也不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路到底怎樣選擇。”小媛希望自己再快些長大,將來好像楊霞一樣,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朋友。
愛心“朋友圈”越來越大
這些受助于楊霞的孩子們,他們白天勤工儉學,晚上一起學習,他們都親切地稱對方為朋友。從2020年開始,每年寒暑假,楊霞的“朋友圈”就越來越大,因為除了資助困難學生的學費,她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給當地有需求的學生找尋勤工儉學的機會。
就這樣,第一年來了2個,第二年來了5個,今年來了9個。
“這些孩子,雖然生活條件欠佳,但勤勞又有志氣。”楊霞說,當初有孩子提出利用寒暑假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她當場便答應了。“他們學習主動,又有靠自己雙手追逐生活的夢想,我必須支持。”但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加,如何幫助大家找到合適的崗位,需要花費不少心思。
“比如,有孩子因為語言問題,普通話表達不流暢,不適合做一線交流工作;再比如,有孩子因為手機像素不高,不適合做資料收集留存工作……”面對這些情況,楊霞都認真根據每個人的條件上門和有需求的招工門店詳聊,幫助孩子們找到合適的崗位。
不僅幫忙找工作,楊霞還給孩子們租房子,添置生活用品,找車接送孩子們返鄉上學……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后的付出很難細算。
但在愛心助學路上,楊霞并非獨自一人在“戰斗”,在她的感召、帶動下,周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奉獻愛心的行列,她也獲評2022年度第二季度“重慶好人”。
受資助的孩子給楊霞的感謝信。受訪者供圖
點滴故事見證成長
“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也陪伴他們在成長中體驗生活。”在楊霞眼里,幫助孩子們的過程中,陪伴與分享是最為重要的。孩子們的點滴變化,楊霞都記在心里,也分享在短暫的相聚中。
“石伍給石西做了兩個粑粑,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拍成小視頻發到小群,看著很美好!我說:‘這是把辛苦的日子拍成了詩意啊’,石伍說:‘我們要給生活加點色彩,才會變得更美好’。”(這是楊霞發現學會烙餅的石伍立即給妹妹做了“美味”時的記錄)
“母親太累了,我很難過,希望好好讀書快點長大,以后多幫她點。”(這是一位受助同學跟楊霞分享自己成長的小故事)
“每年的今天,似乎都已經習慣了要跟阿姨發信息……以后的生活我會更加努力,也要學著阿姨像一樣,盡自己的力量,盡可能幫助更多的人……”(這是把和楊霞認識的那天當作紀念日的孩子,她說,在值得記憶的日子,即便不能相見,也定會道個問候,報個平安,說一聲謝謝。)
“重慶美麗而輝煌的夜景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自信地走在大街上……原來世界那么精彩,堅定了我努力的信心,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為什么不去拼命努力。”(這是孩子們勤工儉學之余,夜游重慶后給楊霞的分享。)
……
這一份份記錄,在楊霞的手機里,總會不停地被她翻閱、留存,再分享。而這關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故事,也仍在繼續。(文中涉及受助學生均為化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