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指路” 市民出入軌道站點更方便
如果你居住的小區離軌道站只有百米距離,你一定覺得出行很方便快捷,但如果這百米距離不是平面的,而是垂直高低落差,軌道站在你家頭上或者腳下,你還會覺得方便嗎?
重慶銅元局軌道站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曾經,從站點到周邊最近的小區垂直高差足有100米,步行繞遠得走1600米,時間超過半小時。周邊居民戲稱,去一趟軌道站,如同“下山”。
這并非孤例。由于山城特殊的“8D立體”地形地貌,你看得見軌道站,卻必須繞遠路才能到達,居民只能“望站興嘆”。
有沒有一種辦法,既解決居民出行繞遠的難題,又優化提升周邊城市品質?大數據告訴我們,這樣的“既要又要”,可以有!
2020年7月
難題:出門坐軌道交通“障礙重重”
銅元局軌道站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近日,記者來到市交通規劃研究院,了解這背后的來龍去脈。
“這要從3.6萬份市民問卷說起。”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唐小勇介紹,2020年7月,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發出了《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問卷調查》,共收到3.6萬份問卷,5000多條意見建議。
問卷反映的主要問題包括過街設施與軌道出入口距離遠、地形高差導致繞行和爬坡、規劃道路未建設、小區開口背離軌道站方向、人行道被占用等。
其中,銅元局軌道站是被市民“點名”最多的軌道站之一。“銅元局站不僅高差大,與周邊小區還被一條主干道隔開,可謂‘障礙重重’。”2.4%的問卷都指出,步行到這個站,很不方便!
原來,銅元局軌道站位于菜園壩大橋橋下,海拔220米,有一條步道通往海拔260米的南銅路,形成一個約40米的高差。同時,周圍人口最密集的融僑半島云滿庭、香彌山等小區海拔在320米左右,與軌道站有近百米的高差。居住在這里的4萬多名居民乘坐軌道,需要沿著雙峰山路繞一個B字形大彎,逐漸下坡,再跨越南銅路,才能到達銅元局軌道站。
“高差給市民出行帶來巨大不便,我們從問卷中深深感受到了。”唐小勇說,市交通規劃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經過梳理,共整理出74條關于銅元局站的意見建議。其中,“電梯”“天橋”等成為高頻詞。市民想要電梯,上下方便;想要天橋,過主干道方便。可電梯安裝幾部最合適?天橋修在哪里最科學?
2021年1月
優化:用步道消化百米高差
2020年夏天,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牽頭下,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兵分兩路開始行動。一路人前往銅元局站現場踏勘,一路人運用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推演最優的規劃方案。
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本領可不一般,它可以清洗、挖掘和分析重慶每天產生的海量交通數據,為交通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決策支撐。
在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上,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團隊建立了一個城市交通孿生系統。通俗地說,這是重慶城市交通的“數字雙胞胎”。在這個系統中,研究者可以對重慶城市立體空間進行多維度翻轉、拆解和重構,進行評估,開展模擬規劃,并運用大數據模型求出最佳方案。
“由于虛擬空間精確度高,能與真實空間匹配,又可以隨時‘推翻重來’,這樣的規劃比傳統畫圖紙的成本低得多,效率卻高得多”,唐小勇以銅元局站為例介紹,大數據模型僅用3分鐘就完成了對站點周邊交通情況的評估,周邊的步行區域、步行便捷度等一目了然。
接下來,結合現場踏勘結果,大數據模型給出了優化方向:新建一條步道,和原有步道共同消化100米的高差,并在步道盡頭連接一座過街天橋。
有了優化方向,規劃方案很快出爐。大數據模型在真實地形的基礎上對方案進行評估,模擬了市民從小區步行到達銅元局站的過程。結果顯示,優化提升后,小區居民步行到達銅元局站的步行時間縮短到之前的一半,步行距離縮短到800米左右。
哪些軌道站需要這樣的“個性化方案”?研究團隊把中心城區的167個現狀軌道站全都“過”了一遍,其中60個軌道站被“診斷”為存在問題且具備改善條件。
2021年1月,《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編制完畢,對上述的60個軌道站點提出優化方案,提交給市級相關部門。同年,首批30個軌道站啟動步行便捷性提升,銅元局站正是其中之一。
2022年6月
市民:出行方便了,步道還非常漂亮
“每天來回跑兩趟,我就當鍛煉了!”
8月4日一早,記者來到便捷性提升完成后的銅元局軌道站附近。10歲的小學生王景涵正在蘇家壩步道上一路小跑,小臉紅彤彤。
王景涵告訴記者,放暑假后,他每天都到云滿庭小區的奶奶家寫作業,晚上再乘坐軌道3號線回自己家。有了步道,從軌道站到奶奶家更方便了。
蘇家壩步道正是連接多個小區與南銅路的步道,今年6月正式投用,消化高差約60米。步道盡頭一端連接橫跨南銅路的過街天橋,一端連接小區所在的雙峰山路,掩映在滿山綠樹中。
在雙峰山路一側,步道上修建有一個環形觀景臺,游客可以看到長江兩岸、菜園壩大橋和菜園壩立交。橋上車來車往,橋下波光粼粼,風景獨特。
由于視野開闊,能同時欣賞長江、城市建筑和立交橋共同構成的優美輪廓,這里一開放就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來“打卡”,成為新晉的“網紅”景點和城市陽臺。
“最近白天熱,晚上人更多!”雙峰山路的停車收費員王大姐說,每當入夜,蘇家壩步道亮燈后,前來欣賞夜景的男女老少“打堆”。
沿著蘇家壩步道下行,順著過街天橋到達南銅路北側后,有一部垂直電梯可以直達路面。下電梯后,步行約20米就是南銅路通往銅元局軌道站3號口的步道。這條原有步道將消化約40米的高差。
記者注意到,在銅元局軌道站附近的空地上,還設有停車場和公交車站。小巷公交3103路串聯起銅元局站、大田壩街、融僑南開中學等站點,在周圍形成了公交“小循環”。
“這叫做‘軌道到站,公交到家’。”唐小勇介紹,軌道站開展步行便捷性提升的同時,也與地面公交進行了協同優化。2020年以來,多條小巷公交開行,構建了社區至軌道站的接駁線網,受到了市民的高度好評。
一個銅元局站的變化,惠及了周邊4萬居民。那么,存在問題且具備改善條件的60個軌道站完成步行便捷性提升后,又會讓多少市民受益?
大數據給出了答案:預計60個軌道站周邊800米(即步行10分鐘可到達的距離)范圍內,將有76.9萬名市民步行前往軌道站更方便;周邊總共有376萬人能夠步行不超過10分鐘就到達軌道站,每天總共可節約2.4萬個小時的步行時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高溫下堅守的交巡警:用汗水詮釋責任與擔當
- 人民網重慶8月18日電 (劉政寧、實習生越倚航)近日,重慶連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全市大部分地區氣溫超過40℃。高溫酷暑之下,很多人因為工作的原因,依然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交巡警就是這樣的一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