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創新服務添動力 基層治理有活力
居民在渝中區石油路街道民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參加書法活動。人民網 胡虹攝
6月5日,傳統佳節——端午。
一大早,重慶市渝中區石油路街道民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人頭攢動,工作人員與社區居民圍坐一團,大家拿兩片粽葉,裹成一團,舀米纏線……一邊互相分享包粽子的技巧,一邊閑話家常,場面熱鬧,畫面溫馨。
這是民樂村社區開展“粽香端午節”主題活動的一個畫面。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社區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是面向居民群眾的第一站。近年來,重慶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為百姓打造溫馨港灣。
需求的“哨子”交給群眾 解決的“擔子”分給大家
民樂村社區取自居民康樂之意,位于重慶母城渝中區石油路街道。社區有居民樓棟52棟,共有居民1860戶。社區緊鄰商圈,轄區內既有商品房,也有老舊小區,新老小區居民不同的需求,給社會治理帶來一定困難。
為此,該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建立“社區黨委一網格黨支部一樓棟黨小組”三級黨組織體系,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把黨小組建在樓棟里,讓黨組織嵌入基層治理基本單元。采用了“居民吹哨、三長報到”的機制,通過分設樓棟、網格、社區“三長”,解決“哨音”吹響誰來聽、誰來應的問題,把需求的“哨子”交給群眾,把解決的“擔子”分給大家。
今年4月,民樂村社區工作人員接到了醫學院路小區物業、居民的訴求。4-7棟樓的居民反映下雨天氣時常會大面積跳閘停電,影響群眾正常生活。居民的“哨聲”響起社區工作人員立即響應,現場實地查看。經了解,物業電工修復后跳閘停電問題仍反復出現。
在民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擺放著新就業群體積分兌換物品。人民網 胡虹攝
隨后,民樂村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牽頭,召集街道物業辦、小區和家物業、校方后勤處共同商議,聯系老舊小區改造施工方的專業隊伍維修。由于校園屬疫情防控重點區域,外來人員需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進入,社區會同街道、校方,積極協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通核酸檢測“綠色通道”,快采、快送、快出結果,讓維修人員盡早進入校園,開挖電纜井,接駁線路、防潮處理,徹底解決反復跳閘問題。
此外,為了讓更多群眾參與到社區共建共治,民樂村社區還實行了“新就業群體積分兌換制度”,讓走街串巷外賣騎手和快遞小哥充當社區的“監督員”。將及時發現的環境、安全隱患、治安等問題,通過視頻、語音、文字等方式上報到“智慧石油路”公眾號,以便社區第一時間處理。
民樂村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社區大力建設“渝中怡家”。依托“居民吹哨、三長報到”機制,抓實“居民哨聲全程聽”、事項分級辦理、督辦盯辦等工作重點。截至今年6月,社區累計收到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530件,均已解決。“吹哨報到”,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暖心線”,機制激發了社區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動力。
渝中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渝中怡家”寓意“渝中一家人”,是依托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升級重構的社區綜合服務體,既是公共空間、服務場所,更是黨建陣地、治理平臺。截至目前,渝中區79個社區建成“渝中怡家”48個,2023年將實現全覆蓋。2021年,“渝中怡家”實踐經驗獲評重慶市城鄉社區治理“十佳”創新案例,居民群眾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
變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最暢一公里”
“小曾,你跟小夏又來看我呀?”陶天平腿腳不便,但看到曾欽華和夏瑞雪臉上就止不住地笑,趕緊從家里迎了出來。
陶天平今年62歲,是九龍坡區西彭鎮迎新村1組7號居民。因為丈夫、兒子、兒媳都是殘疾人,陶天平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隨著年齡的增長,陶天平自己也逐漸老年病纏身。
“家里的農活基本就靠我一個人,我很擔心自己做不動了,家里怎么辦。” 陶天平說:“不過,還好有小曾她們。”
陶天平口中的曾欽華和夏瑞雪是迎新村的駐村社工。2021年9月迎新村購買的重慶江北春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服務項目落地后,曾欽華和夏瑞雪服務的腳步就在村里邁開。
“我們先對全面每戶居民進行走訪,了解基本情況后,做了不同的服務方案。”曾欽華介紹。在走訪后,她們根據迎新村的實際情況,采取了“1+2+N+2”服務模式,也就是以迎新村便民服務中心為平臺,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鄉風文化為重點,采取多種服務方式,組織村民建立愛心速幫和環境守護兩支志愿者服務隊。
同時,針對村老年群體,重點是三類留守人員、低保戶、五保戶、特困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曾欽華分別提供個案幫扶、社資源鏈接、潔凈家園、情感支持等服務,提供線上線下專業探訪關懷,進一步改善特殊群體的生產、生活面貌。
春天社工和志愿者在幫陶天平做家務。人民網 胡虹攝
“陶天平的轉變特別大,從剛接觸的時候對生活失去信心,到現在能調整好心態,在政府的幫助下不僅自立自強,還成為成為了村里的勵志人物代表。”曾欽華說。
“專業的社工人員,利用專業知識為居民提供心理輔導等相關服務,從而讓接受幫助的居民解決根本問題。”九龍區民政局基層政權科科長、迎新村第一書記張威表示。通過駐村社工的專業幫扶,迎新村從民生堵點疏通不夠、化解矛盾糾紛力度不大轉變為村貌整潔,居民幸福指數高的“重慶市第二批美麗宜居鄉村”。
張威介紹,為深入推進基層治理,九龍坡區民政局聯合區財政局印發《九龍坡區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實施辦法》,在全市率先實現由民政部門統籌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項目。
同時,通過社區社工室發動社區志愿者,采取入戶走訪、居民提案等方式,摸清轄區居民群眾的需求,找準本地區基層治理的短板弱項,梳理出本地區的需求清單、問題清單。通過社工站的專業社工力量,把收集的需求清單和治理問題清單,歸納提煉,策劃為項目,申請區、鎮街兩級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服務。
截至目前,九龍坡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4250人,其中1147人持有全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證書。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13個鎮街社工站和156個村(社區)社工室全部建成,配備專職社工46名,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已實現全覆蓋。“專業社工+全民義工”雙聯動格局正在形成。
“我們將志愿者隊伍龐大優勢與社工專業優勢結合,充分借助社工在規范服務、拓展項目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有效地提升志愿服務質量。”張威稱,志愿者知曉居民需求,社工有專業優勢,兩者合力做服務,就能實現“1+1>2”的效能。把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變成“最暢一公里”。
據悉,“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共投入21.56億元,建設2695個城鄉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隨著全市80%的城鄉社區達到“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重慶市城鄉社區服務供給不斷擴大。同時,全市注冊志愿者624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6.6萬人,其中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97萬人,服務社區的社工專才突破3萬人。
為增加服務供給,補齊服務短板,創新服務機制,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近期召開的2022年重慶市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會上,重慶提出新建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不低于3000平方米,現已建成區域通過新建、改造、購買、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引導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集中布局。
同時,當地將落實民政部等4部委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招錄一批、發展城鄉社區服務業吸納一批、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募集一批、創新工作聯動機制帶動一批、加強高校畢業生教育引導儲備一批”等方式,多渠道吸納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