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損害公共利益 重慶以購買惠農產品作"處罰"
3月9日的庭審現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供圖
人民網重慶3月9日電 3月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訴合川區富民商貿經營部等消費者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一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對本案支持起訴。
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被告李朝富多次從案外人萬元有處采購假冒某品牌的洗護產品,并通過被告合川區富民商貿經營部將涉案產品銷售至合川區鄉鎮的副食店、百貨店,銷售金額共計495375元,后被公安機關查獲,涉嫌犯罪部分另案處理中。經商標所有權人鑒別,涉案產品為假冒產品。原告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認為被告合川區富民商貿經營部、李朝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因此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侵害了眾多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1.被告在省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2.被告以行為賠償損失,即自調解書生效之日起三年內在重慶市鄉村振興局、重慶市商務委主管的東西部(重慶)消費協作中心購買惠農產品1486125元,其中合川區出產的惠農產品占比不得低于總金額的50%,用于賠償合川區農村消費者受到的損失。如被告不履行,則應支付相應賠償金到原告專門賬戶用于開展消費宣傳、消費教育、消費體察、消費調查、商品比較試驗等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公益活動;3.訴訟費、公告費由被告承擔。
至此,涉及重慶多區縣的5起銷售假冒洗護產品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全部結案。3月9日,重慶市消委會發布消息稱,原、被告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議,約定被告除公開賠禮道歉外,將自調解書生效之日起三年內購買全市惠農產品3555869.13元,以回饋市場的行為彌補售假造成的公共利益損失。
2021年1月,公安機關陸續在重慶南川區、武隆區、江津區、北碚區、合川區5家不同日化用品經銷商的倉庫中查獲大量疑似假冒注冊商標的洗發水及沐浴露。經商標所有權人鑒定,均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假冒產品。重慶市消委會遂聯合檢察機關展開調查,并針對5家被告的侵權行為提出要求在3年內購買銷售金額三倍的惠農產品,以彌補公共利益受到的損失。
此次公益訴訟是重慶市消委會聯合重慶市檢察機關創新提出的“賠償”舉措,幫助眾多不特定農村消費者增收致富。“在彌補對涉案區域公共利益損害的同時,避免關于懲罰性賠償金的爭議。”重慶市消委會秘書長谷丹介紹,目前我國法律、司法解釋對通過民事公益訴訟提出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的規定還不夠明確,司法實踐對知識產權領域的民事公益訴訟能否提起懲罰性賠償金爭議也較大。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檢察四部主任王啟勇認為,本系列案從個案特點入手,提出特定行為的訴訟請求,實現了公益保護、教育、警示的多重作用,給消費者吃上了“定心丸”。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方劍磊表示,通過購買惠農產品作為“處罰”,既是用安全可靠的營銷行為滿足農村消費者的需求,也體現出了挽救一個市場主體的司法溫度。(劉政寧、陳驊、楊渝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售假損害公共利益 重慶以購買惠農產品作"處罰"
- 3月9日的庭審現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供圖 人民網重慶3月9日電 3月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訴合川區富民商貿經營部等消費者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一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對本案支持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