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提質增效 拓展學前普惠教育資源 集團化辦學
重慶持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前不久,《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發布,提出到2025年,我市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綜合實力處于中西部前列的目標。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重慶通過實施各種舉措,持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包括改革教學方式,通過“雙減”提質增效;持續拓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通過集團化辦學模式,輸出優質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等,讓不同階段教育更加公平、優質,推進形成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
多種方式促進“雙減”提質增效
課內學足學好課外豐富多彩
12月17日,重慶科學城樹人思賢小學校進行了一月一度的“家長進校園”快樂時光課程,即由一位家長為班級孩子們上一堂互動課,從剪紙、書法,到古琴、廚藝,再到繪畫、篆刻,家長們各顯神通,為孩子們帶來精彩紛呈的快樂時光。
該校校長鄧瑜介紹,秉承“人人都是特色課程”理念,學校充分挖掘教師、家長資源,打造特色課程。如依托教師資源,打造了28門校級精品課程和52門班級課程,包括英語劇、創意手工、合唱、口風琴、科創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充分挖掘家長資源,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孩子們的課后服務課程,與孩子們共同度過快樂時光。
目前,該校總共開設92門快樂時光課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雙減”后的課后生活。
這是我市“雙減”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渝中區人和街小學則采取“個性化分層作業”因材施教,包括“基礎性作業+彈性作業”兩個維度,其中基礎性作業即課堂上的作業,人人都完成;彈性作業即課后延時作業,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布置。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引導家長安排鍛煉、勞動和閱讀的時間,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滿足個性化需求。
“雙減”的目的是提質增效,只有課內學足學好,負擔才能減下去,這是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共識。因此,不少學校采取創新方式提升課堂質量,比如,南岸區廣福未來學校與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智慧﹢”課堂的智教空間,教師們可運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備課、授課、檢測、批改作業等全閉環過程,并形成后臺數據匯總到“校園大腦”。基于大數據的精準診斷,可以幫助教師實現“輕松備、針對教、智能改、全面輔”等,并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推薦。
此外,該校還探索出“1+5+N”課后服務綜合課程模式(1節作業輔導+5門研學興趣課+N門多彩社團課),并建成創客、音樂、美術、心理、閱讀“五大中心”,以及生物、物理、化學、地理“四大實驗室”,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挖掘學生興趣特長。
事實上,自“雙減”實施以來,不少學校紛紛采用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提質增效。來自市教委的信息顯示,全市教育、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堅持從嚴審批機構,規范培訓服務行為。截至目前,全市開展聯合執法1657次,排查培訓機構1.4萬余家,處理違規違法機構1321家次,取締非法機構228家,全市1545家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壓減1465家。
持續拓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提升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整潔明亮的教室、溫馨的午休室、設施齊全的游玩區……今年9月,位于江北融景城小區、有270個學位的鶯花巷幼兒園開園了。這是江北區政府從開發商手中回購后開辦的一所公辦幼兒園。
“五里店、觀音橋一帶人口密集,普惠幼兒園資源緊缺。”江北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所以政府采取回購、補貼等多種方式,擴大普惠性幼兒園的資源供給。
據了解,江北區在全市率先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堅持擴大總量、調整結構、提升質量,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并達到普惠的目的。目前,江北區共有幼兒園162所,公辦幼兒園88所,普惠性幼兒園147所,與2016年相比,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高了43.5%,普惠覆蓋率提高了43.1%,邊遠地區普惠覆蓋率為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100%,12個街鎮均有公辦、民辦、普惠、非普惠等不同類型不同等級幼兒園分布。
沙坪壩區是重慶市首批學前教育改革示范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區,共新增公辦幼兒園36所、學位1.5萬個,公辦園占比達到52.02%;此外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35所、學位8400個,普惠率達到80.43%,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9%。
大渡口區在2020年新增公辦園園點5個,公辦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達50.15%,全區普惠率達93%,較2019年增加約24%;江津區對15所農村幼兒園進行改造,2020年投入資助資金276.26萬元,惠及貧困幼兒2558人次。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持續拓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切實提升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集團化辦學促優質教育資源輸出
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集團化辦學是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的方式之一。巴蜀小學副校長李永強介紹,巴蜀小學每周會下派中層干部到每所集團成員校“蹲”三天;備課、賽課等活動都向集團成員校開放,打造“集團大教研”……
如巴蜀小學自主研發的“萌娃零起點課程”,引導一年級新生適應新環境和新生活,適用各個成員校。在集團成員校東水門小學,通過“玩數字、抓壞人”的活動讓數學學習從卷面考試走向游戲活動,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集團成員校臨江路小學將傳統文化與禮儀結合,打造出國家級德育精品案例……優質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的輸出,讓家長們的滿意度和支持率也明顯提高。
不僅如此,巴蜀小學還主動在全市30多個區(縣)分別選擇一所學校進行結對,共結對36所學校。目前,巴蜀小學結對幫扶的經驗已由教育部向上海、江蘇、廣東等全國6省(市)200多所學校推廣。
記者了解到,重慶通過頭雁帶動、城鄉互動、片區聯動、聯盟推動等多種模式,以及實行學區(片區)或集團(聯盟)支教、走教制度,不斷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如江津區近五年交流教師達2325人,該區還采取鄉鎮中心學校和同鄉鎮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協同式發展,19所小規模學校由鎮中心學校托管,實行“一并定崗、統籌使用、輪流任教”,從而帶動小規模學校發展。
南岸、巴南等多個區縣也探索建立干部、教師“集團管學校用”機制,共享教師資源,解決校際之間教師配備不均衡、結構性缺編等問題。“通過每學年確定一定比例的校級干部和教師合理流動,對中層干部采取集團聘任、各校區輪流使用的系列機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解決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問題。”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將不斷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寸灘國際郵輪母港兩大標志性建筑設計方案出爐
- 人民網重慶12月22日電 (陳琦、劉敏)寸灘國際新城是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載體。12月22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寸灘國際郵輪母港兩大標志性地標建筑項目--“國際郵輪中心”和“郵輪母港站TOD綜合體”方案已經市規劃委員會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審議,并確定了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