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97免费公开福利无码视频,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五月天,翘臀美女XX00后进式片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15年,她用一針一線帶動殘疾人串出“新世界”

胡虹
2021年12月19日10:30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見到“田媽媽”的時候,她正在忙。

  見她穿著一身紅色的大衣,戴著一副眼鏡,看上去慈祥又溫暖。幾個特殊的“孩子”圍著她,跟她一起認真串著手中的“串珠”。有不會的地方,“田媽媽”都會耐心的教他們。學會了新的技巧,“田媽媽”會表揚他們,得了表揚“孩子”們會開心的手舞足蹈。這樣樣其樂融融又溫暖的畫面,在社區小小的工療站里,一直持續了15年。

  孩子們口中的“田媽媽”,叫田桂蘭,今年70歲的她,是一名中共黨員,已有36年黨齡,曾任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文興一支部書記。

  為解決殘疾人的心理問題,2006年她牽頭建立以殘疾人康復示范社區為依托、以手工編織為主、以工代療為目的的殘疾人工療站。15年的時間里,她指導殘疾人及家長開展手編教學2000多人次,編制手工作品1100余件,用一針一線帶動精神殘疾人“編織”出生活“新世界”,用滿腔熱情點燃殘疾人希望之火。

田桂蘭在殘疾人工療站帶著“孩子”們做手工工藝品。人民網 胡虹攝

  15年堅持 源于做母親的感同身受

  田桂蘭剛退休時,在單位活躍了一輩子的她,在家里根本閑不住。作為老黨員,她總希望自己還能發光發熱。看到社區招募志愿服務者,她就報了名。

  有一天,無意間聽到一個鄰居跟社區工作人員聊天。“我那個娃兒老是呆在家里不出門,我們大人稍不注意,他就用煙頭燙自己手臂,這樣下去,可怎么辦啊?”

  她心里一動,立即和這位鄰居攀談起來,才知道她家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癥。

  對于抑郁癥,田桂蘭一點都不陌生,因為她的二兒子也患有抑郁癥,成天吃藥,卻依舊日漸消沉、情緒變幻莫測。尤其是重度抑郁癥患者,拒絕與人交流,不愿意做任何事情,自殺率也比一般人要高出數倍,當父母的,每天幾乎都在膽戰心驚中度過。

  同為母親,有著相同的經歷,田桂蘭能感受這位家長心里的痛。

  “當時,我第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幫助他們。”田桂蘭說。經過打聽,在社區這樣的“孩子”有十幾個,都有或重或輕的抑郁癥。上門走訪后她發現,他們除了吃藥,基本沒有接受其它治療。多數家長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幫他們康復。

  幫忙,肯定不單靠一股熱情,光想不做,特別是要幫助一群特殊的“孩子”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田桂蘭白天參加大渡口區殘疾人聯合會相關培訓,晚上上網了解相關知識,通過查資料、咨詢專家,和分析成功案例,田桂蘭萌發了建立殘疾人工療站的想法。

  2006年4月,本著“以人為本,人盡其才,重樹信心”的服務宗旨,在多方支持下,以社區殘疾人康復示范社區為依托、以手工編織為主、以工代療為目的的殘疾人工療站正式成立。

  工療站不大,就是找社區空出的一個小辦公室。然而,在這里,社區里特殊的“孩子”們可以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鍛煉手腦,同時也讓他們能意識到自身的價值,還能讓他們找到朋友。

田桂蘭(左)耐心的教殘疾人串珠。人民網 胡虹攝

  不停探索 讓殘疾人重拾自信

  說是“孩子”,其實并不恰當,因為他們中最大的已經40多歲,最小的也有25歲了。但在田桂蘭的眼里,他們都是令人心疼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殘疾。

  “讓‘孩子’們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是田桂蘭給自己定的目標。可是,把“孩子”叫來工療站做什么呢?田桂蘭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有過失敗的嘗試。

  “一開始,工療站請了一位編織老師,教他們編織中國結。”田桂蘭說。但很快,她發現“孩子”們逐漸不耐煩,有些甚至會突然發脾氣,把東西摔在地上。漸漸地,有些“孩子”退出了活動,回到家后整天把自己封閉起來,病情更是沒有好轉。

  田桂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編織中國結可能對他們來說太難了,連她自己有手工基礎,也學了好長時間。”田桂蘭心里琢磨著。

  找到問題癥結,短暫消極后,彼時55歲的田桂蘭決定從“興趣”抓起。

  為了能準確掌握“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她提前網上查閱資料,每天獨自乘坐公共汽車到每位殘疾人家中,面對面與殘疾人本人和家屬溝通。

  有一次,田桂蘭無意中在網上看到手工串珠,精美漂亮,買的人還不少。“這不難啊。”對照網上的圖片,田桂蘭買來珠子和細鐵絲,嘗試自己制作。二十分鐘不到,一支“花”便做好了。

  有了新的方向,田桂蘭決定再次嘗試。隨后,田桂蘭就在工療站里教“孩子”們學串珠。面對漂亮的串珠,“孩子”們顯得很興奮,但學起來異常吃力。光是“直串”,田桂蘭已經記不清手把手教過多少次了。

  一次,學員小杰在多次學不會“直串”后,便直接放棄,怎么說都不愿繼續學習。面對內心脆弱的他們,田桂蘭總是“連哄帶騙”。“小杰你看哈,這幾顆珠子是不一樣的顏色和形狀,你可以分別幫老師串在一起嗎?”“這朵花的制作多虧了小杰幫我串珠,田老師才能順利完成!”

  因為長期照顧自己孩子的原因,田桂蘭更懂他們,她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孩子”們的自尊心,從“直串”到編出形狀,由易到難,幾節實踐課下來,“孩子”們的興趣更濃了。

  她趁熱打鐵,每天跟著視頻學習串珠,與專業手編老師交流心得,制定授課方案,再鏈接社區資源。每周兩次開展手工編制課堂。

  十五年來,田桂蘭指導抑郁癥患者及家人開展手編教學2000多人次,編制花瓶、鑰匙扣、自行車、大橋等手工作品1100余件。

展示架上擺著殘疾人做的串珠手工藝品。人民網 胡虹攝

  創造機會 為殘疾人打開“新世界”

  “紅燈籠、小金魚、鑰匙扣、十二生肖……這些都是我們賣得最火的。”田桂蘭指著墻上掛著的串珠作品,自豪地介紹著,“每次賣完,我們都要趕著再做一批出來。”

  為了讓“孩子”們能敞開心扉,融入社會。田桂蘭帶著“孩子”們和他們親手做的工藝品去參加各種義賣活動。田桂蘭記得,第一次義賣時,“孩子”們一句話都不說。

  隨著一次次的義賣,精美“串珠”工藝品吸引越來越多的行人主動停下來挑選,田桂蘭有點忙不過來。“孩子”們竟也開始怯怯地幫著招攬生意。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句話,但田桂蘭知道,在陌生人面前開口,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多么不易。這才是義賣最大的收獲。

  同時,田桂蘭合理利用義賣的收入,帶“孩子”們出去玩,創造機會讓他們多與人接觸,鍛練膽量、展現自我。也會將剩余的義賣費用,除去成本開銷后,分給每一個參與手工制作的“孩子”,拿著自己的勞動所得,“孩子”們很開心,也讓他們慢慢重拾信心。

  2019年中秋會上,田桂蘭親自為“孩子”們編排了一場詩朗誦。“小杰很喜歡現在的手編課,他每周都去,自從有了田嬢嬢,他性格開朗多了。現在的他都敢登臺表演了。”小杰的母親看著“孩子”的轉變,內心由衷地高興。

田桂蘭。滬漢社區供圖

  殘疾人工療站的順利進行,讓孩子們愈發信任這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田阿姨,大家都親切的稱呼她為“田媽媽”,這也讓田桂蘭也萌發了建立一支專業志愿隊的想法。2019年,滬漢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社區特意組建了以“巴渝巧姐”田桂蘭牽頭的助殘志愿服務隊,并積極為其鏈接資源、搭建平臺。讓她和“孩子”們能走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

  十五年來,田桂蘭每周二、四下午雷打不動的按時到工療站“上班”,節假日帶著大家一起旅行、做志愿者,不僅讓殘疾人學員們生活得到了充實,個人能力得到認可,也讓他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大幅提升,現在個個心情舒暢,勤勞禮貌,病情早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讓他們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創造機會讓他們上臺表演,鍛練膽量、展現自我才能讓他們真正得到社會認可。同時,我也呼吁大家去理解他們,把歧視變為關懷,希望能通過小小的我,從而提高身邊人對精神殘疾人的社會認同度。”田桂蘭邊說邊打開手機,準備將今天教給孩子們做的工藝品拍成視頻發到群里。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原因,工療站的活動安排較少,每次活動都只能幾個‘孩子’參加。”為了讓“孩子”們學習的進度都一樣,田桂蘭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讓每個“孩子”在家也能學新樣式。

(責編:胡虹、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