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市農科院獲悉,該院農機所科研團隊歷時5年攻關,成功研發出國內首臺榨菜聯合收割機。該設備實現了榨菜切根、打葉、夾持輸送、提升歸框聯合作業,填補了我國榨菜收獲機械化技術裝備的空白。
榨菜制作之前俗稱青菜頭,目前全國榨菜種植面積300多萬畝,重慶種植面積占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涪陵、武隆、萬州等13個區縣。“涪陵榨菜”也是重慶的特色名片,享譽世界。然而,重慶地屬丘陵山區,山高坡陡,地塊小而散,榨菜生產機械化技術裝備缺乏,機械化長期處于較低水平,榨菜種植、管理和采收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生產效率低下。
從2017年開始,市農科院農機所圍繞榨菜機械化生產開展了一系列試驗,先后研發出旋耕起壟一體機、榨菜播種施肥一體機等技術裝備,實現了榨菜耕整地、播種施肥等關鍵環節的機械化生產。但是,榨菜收獲環節的技術裝備榨菜聯合收割機,一直未能攻克無損切根、無損夾持輸送、莖葉分離等技術,成為推進榨菜機械化生產的“攔路虎”。
以攻克榨菜聯合收割機的無損切根及無損夾持輸送兩項技術為例。在切根環節,由于種植地面高低不平,青菜頭離地面高度不一,機器割臺在切根時經常損傷青菜頭。歷經多次技術攻關、5次設備改進,科研團隊設計出一種自適應仿地形割臺,解決了切根難題。而在夾持輸送環節,由于青菜頭的大小不一,在輸送過程中容易造成青菜頭表面損傷和夾持通道堵塞,科研團隊便設計出一種自適應柔性夾持機構,實現了青菜頭的無損夾持輸送。
3月12日下午,重慶日報記者在位于重慶高新區的市農科院農機所榨菜試驗田看到了這款國內首創的榨菜聯合收割機。在試驗人員的一番流利操作下,該機器一次性完成切根、打葉、夾持輸送、提升歸框等榨菜收貨作業。
“收割這樣一畝青菜頭,這臺機器只需要兩小時。”市農科院農機所所長龐有倫告訴記者,“我們研發的這款榨菜聯合收割機,在實現機械化、標準化種植的前提下,作業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
龐有倫介紹,此次榨菜聯合收割機的成功研發,不僅實現了青菜頭的無損高效收獲,還集成了榨菜機械化生產的技術標準。目前,我市榨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體系已基本形成,為重慶榨菜全程機械化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記者 湯艷娟)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