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97免费公开福利无码视频,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五月天,翘臀美女XX00后进式片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復合利用林地空間 森林增綠又增收

重慶集體林權改革喚醒群山

2025年01月03日08:2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我市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激活林地生產力。圖為縉云山綠色風光。(市林業局供圖)

我市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激活林地生產力。圖為縉云山綠色風光。(市林業局供圖)

●2024年,我市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行全周期森林經營,通過采伐更新、撫育復壯、擇伐補造等措施,加快低產低效林和馬尾松純林的改造

●2024年,我市在健全集體林權流轉制度上先行,引導農戶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建立全市統一的林權流轉交易平臺,扶持示范性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企業+”“林場+”“新型經營主體+”等多式聯營

作為全國三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之一,我市健全集體林權流轉制度,在林地規模經營、林業投融資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方面先行先試,持續推進林改向縱深發展。2024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5.06%,活立木蓄積量達2.74億立方米,一場讓“山林增綠,林農得利”的改革,喚醒了莽莽群山。

林相林分改造

馬尾松純林重獲生機

初冬時節,在位于梁平區蟠龍鎮扈槽村的“重慶松材線蟲病防治與馬尾松林改培試點項目”現場,成片的松林挺拔,郁郁蔥蔥。“經過改培后,2024年全區病死松樹由2020年的5987株下降到3567株,松材線蟲疫情發生面積下降至8.23萬畝。”梁平區林業局林改辦負責人李啟立介紹。

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癌癥”,是由松材線蟲寄生在松樹體內所引起的一種毀滅性病害。2024年,梁平區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抓手,將原本分散的2萬余畝馬尾松純林集中起來,采取塊狀皆伐+樹種更新、間伐+補植補造等手段,進行林相、林分改造。

“我們劃分了保留帶和改培帶,在保留帶內按照去弱留強、去病留壯、去松留雜的原則進行科學間伐;在改培帶內保留健壯馬尾松和闊葉樹,對松材線蟲病發生嚴重、病枯死木多的林分進行塊狀采伐,補植珍貴鄉土樹種、彩葉樹種和防火樹種等,降低馬尾松比重。”李啟立說。

通過實施“兩帶手術”,試點區域內的馬尾松比例降低了40%,補植栽種珍貴樹種和彩色樹種1.69萬畝,形成典型的針闊混交林。

集體林面積大、分布廣,增綠空間大。2024年,我市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行全周期森林經營,通過采伐更新、撫育復壯、擇伐補造等措施,加快低產低效林和馬尾松純林的改造。各地科學劃定天然林和公益林范圍,建立以森林經營方案為基礎的管理制度,重點實行了林農小額采伐告知承諾制審批,進一步落實采伐“減證便民”措施,為林農帶來了便利。

點綠成金

林地長出“金疙瘩”

初冬時節,城口大巴山林下天麻迎來采收季。最近,該縣周溪鄉龍豐村村民每天穿梭在山林間,忙著采挖、分揀天麻。

近年來,當地依托國家儲備林建設平臺公司城口縣林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展林地收儲,推動“國儲林+林下經濟”建設。

山林中,67歲的龍豐村村民華永方小心翼翼地刨開落葉和泥土,將一個個胖乎乎的天麻挖出,放進背簍。林地收儲后,她將獲得3筆收入——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林地流轉金、林地成熟主伐時木材分紅金、參與林地管護的打工收入。

“現在我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沒想到我這么大歲數,還能在家門口打工就業。”華永方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城口縣已完成林地收儲70萬畝,發展起天麻、淫羊藿、大黃、獨活、黃連等多種林下中藥材產業基地,實現多種經營總產值7000多萬元。

新思路應對的是新情況、新形勢。在上一輪均山到戶后,林權分散化、破碎化等問題隨之而來,一方面單家獨戶不利于規模經營,林農普遍缺少資金、技術不強、經營理念落后,跟不上林業現代化步伐。

2024年,我市在健全集體林權流轉制度上先行,引導農戶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建立全市統一的林權流轉交易平臺,扶持示范性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企業+”“林場+”“新型經營主體+”等多式聯營。

結合重慶山林特色,各地提高木本糧油、木材等初級林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木竹加工、木材貿易、林果加工產業,適度發展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綠色富民產業,森林集約化、科學化、品牌化經營效益持續釋放。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發展經濟林面積超1600萬畝,林下經濟面積超570萬畝。

復合利用

節地更生態

“這里原本是片雜亂林地,改造后的林下空間得到合理利用。”萬州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林墓復合利用建設規范》,明確在不改變用地和林地性質,并確保森林郁閉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選擇適宜的林地開展林地墓地復合利用,相比傳統公墓可節約90%以上土地指標,有效破解了墓地建設用地緊張的問題。

在修建墓園時,當地有意識打破了傳統安葬方式,不留墳頭,提倡墓碑小型化、微型化,同時,利用山區林地的自然坡度因地就勢設計墓區,完全保留了森林原有景觀。

譬如,作為家庭墓葬的森林之歌主題墓區,被設計為鋼琴的樣式,一個墓位可以安葬十名逝者。掩映在桂花、香樟、楠木等景觀樹下的墓位,顯得郁郁蔥蔥。

“與自然融為一體,一直是我父母的心愿,這也是尊重生命的一種方式。”萬州市民龔顯赫說。今年,他將父母的骨灰從萬州城區遷到了這片森林墓地中,成為他理想中的親人安息之地。

目前,甘寧鎮“森林與墓”農村公益性公墓已整合150畝林地資源,一期林墓復合利用審批面積約29.3畝,已修建了生態墓位600個,安葬25個。

在深化林權制度改革中,我市復合利用林下空間推廣節地生態葬,截至目前,已有萬州、豐都、武隆等地因地制宜推行了竹節墓、草坪墓、藝術墓等。各地在試點中明確了不改變林地用途,避讓各類自然保護地,不占“天然林、公益林、國有林、優質喬木林”等要求,倡導盡量減少地面硬化面積,推行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鼓勵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等。

接下來,我市還將立足資源稟賦,探索流轉有序、監管有效的集體林權制度,把森林打造成“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力爭到2027年,重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基本建成。(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左黎韻)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