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就業群體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沙坪壩創建全國首個“騎手友好街區”
11月16日,沙坪壩區土灣街道,騎手與中外青少年一起體驗冬日習俗。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開欄語
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就業群體,他們從事的工作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前不久,市委常委會舉行擴大會議,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構建新就業群體全民友好型社會,打造重慶社會工作“金名片”。市委社會工作部等部門印發《重慶市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城市”十五條措施》,著力打造場景友好、人際友好、治理友好、未來友好等多元友好、“雙向奔赴”的“友好城市”。
即日起,本報開設“共建全民友好型社會”專欄,推出系列典型報道,展現重慶積極構建全民友好型社會,著力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城市”的經驗做法。
“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能喝上一碗熱茶,吃上熱烘烘的紅薯,既暖了胃又暖了心!”11月16日下午,“留學重慶·讀懂農歷”中外青少年自然探索農歷體驗活動在沙坪壩區土灣街道重棉院開展。來自美團、餓了么的30名外賣騎手,與中外青少年一起體驗圍爐煮茶、插花、烤面包紅薯等冬日習俗,并為當地養老院老人送去了羊肉湯、餃子等美食。活動結束后,美團騎手周杰感慨道:“現在社會各界都來關心關愛我們,特別暖心。”
改變源于一次改革試點。今年5月,沙坪壩區創新建設全國首個“騎手友好街區”,圍繞實施人際友好、治理友好、未來友好,更好地服務和凝聚新就業群體,不斷增強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提升新就業群體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豐富完善新就業群體參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平臺和路徑,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
“人際友好”融入行動
騎手的急難愁盼問題緩解了
“您有新的訂單超時未送達,請及時處理。”重慶被網友稱為“8D魔幻城市”,街道、樓宇錯綜復雜。沙坪壩區擁有繁華商圈、城市后巷和眾多學校,消費需求旺盛,外賣行業發展迅速,騎手在配餐過程中難免存在迷路、部分小區進入難、缺少飲水休息就餐場所等問題。
為解決騎手急難愁盼問題,沙坪壩區委社會工作部聯合18個部門、22個鎮街、115個社區黨組織以及物業企業、配送站點、居民代表等,建立起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溝通協商機制,聚焦騎手配送過程中的各類堵點痛點協同發力、解決矛盾問題。
針對忙時的“進門難”“找路難”“停車難”,沙坪壩區住建委發動物業服務企業,推出了簡化出入登記程序、允許進入地下車庫、布設“騎手友好地圖”、完善引路標識標牌、合理規劃、增設臨停區域等系列措施。
針對閑時的“休息難”“用餐難”“充電難”,沙坪壩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工會驛站、物業服務中心等打造了“紅巖暖新驛站”173個,并在騎手集中區域新建2個驛站,依托社區食堂、餐飲企業、沿街商鋪共建“騎手食堂”11個和“暖新商戶”170家,齊心協力為騎手提供休憩歇腳、便捷充電、折扣購物、延時優惠供餐等服務。
針對平時的“融入難”,沙坪壩區組織騎手開展紅色觀影、集體生日會等關愛活動30余場,28家醫療衛生機構積極參與“騎手友好醫院”建設,為騎手提供就醫綠色通道、簽約家庭醫生等服務,不斷提高騎手的城市融入感。
“現在大家都覺得送餐跟以前相比效率明顯提高了,喝水、歇腳都很方便,忙完之后還能找到經濟實惠的地方吃飯。”騎手蔣鑼開心地說。
“治理友好”參與行動
騎手反哺社區加入基層治理
11月15日,快遞員張澤在配送快遞途中,經過沙坪壩區楊梨路160號居民樓時,習慣性地按了兩下喇叭。很快,住戶姜婆婆推開窗戶,探出頭來,兩人隔著窗戶相互揮手致意后,張澤駕車繼續前行。
姜婆婆是一位86歲的獨居老人。此前,張澤與快遞中心的50余名同事一起加入了“紅巖騎手”志愿服務隊,被渝碚路街道聘為“兼職網格員”。在了解到姜婆婆的情況后,張澤每次經過姜婆婆家都會特別留意,忙時用按喇叭作為“暗號”與她打招呼,空閑時則會停下來詢問她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小張不僅來看我,還幫我解決了水龍頭漏水、換燈泡等生活難題。”姜婆婆提起張澤時總是贊不絕口。
作為新經濟催生出來的靈活就業群體,騎手走街串巷服務人間煙火,是城市生活的“擺渡人”,片區熟、人頭清,行動“快穩準”是他們的“基本功”。
如何發揮他們的職業優勢,拓寬新就業群體助力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路徑,成為基層治理工作的一道新課題。
對此,沙坪壩區積極探索成立了“紅巖騎手”志愿服務隊,招募500余名具備奉獻精神的騎手為“紅巖騎手”,讓他們擔任“兼職網格員”,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在送餐過程中,主動為行動不便的群眾送菜、取藥、換燈泡,為遇到急事的群眾幫忙、跑腿、想辦法,通過“隨手拍、隨手報”及時反饋各類大小問題隱患點。
同時,沙坪壩區衛健委還組織開展了急救培訓,幫助有意愿的騎手成為“流動急救員”,確保在他人遇到意外時,能夠迅速有效施救。
截至目前,騎手們已經開展各類“順手公益”“沿途服務”近千次。
“街區里的各方給了我們便利,為我們排憂解難,我們也很愿意為所服務的街區做出自己的貢獻。”張澤說道。
“未來友好”鑄就行動
騎手的內心需求被看見
“忙的時候不覺得,閑下來常常會感到迷茫,心里有時會焦慮,希望能得到更多指點和幫助。”沙坪壩區委社會工作部以“騎手友好街區”建設工作作為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前期工作推進過程中召開了騎手懇談會,騎手周云川的發言引起大家的共鳴。
注意到騎手們更深層次的心理健康需求和職業發展需要后,沙坪壩區創新實施“未來友好”鑄就行動。
“我們通過常態化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引導黨員騎手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在工作和生活中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沙坪壩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統籌利用企業、群團等各類資源,線上線下開辦新就業群體“職工夜校”、培訓班、云課堂,為騎手提供職業技能提升、職業規劃指導等服務,暢通他們的職業發展通道。
同時,向社會各界發出倡議,給予騎手更多關愛和保障,組織專業力量為騎手提供心理疏導、法律咨詢等服務,讓他們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加持續。
“上次開完會后,街道、社區一直在關心我們,我的很多心事得到了紓解,收到了許多實在有用的建議,現在干活更有勁了,對未來,心里也有底了。”周云川在回訪中高興地說道。
沙坪壩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圍繞“三個友好”,抓緊抓實“騎手友好街區”建設,進一步健全友好機制,持續打造友好場景,常態提供“暖新服務”,不斷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推動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鈮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