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未戒所用個別教育“金鑰匙”打開緊閉“心鎖”
11月初,重慶市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所(以下簡稱“未戒所”)教育矯治大隊大隊長藍琴收到了一封特別的感謝信,信來自解除戒毒人員小李。在信里,他說自己通過在戒毒所里習得的非遺葉雕技術,參與了相關項目,獲得了葉雕技藝的認證,并成功應聘到特殊教育學校工作,擔任兼職葉雕老師。在信的結尾,小李滿是感激,如今他通過在戒毒所里學習的葉雕技術,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將中國傳統非遺技術發揚光大,給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希望。
小李在信中提起的葉雕技術,是市未戒所今年啟動的“非遺+戒毒”項目,既能讓戒毒者專注當下,減輕心理焦慮,又能在技藝的磨煉中培養耐心和毅力,同時,傳統文化的社群屬性也有助于戒毒者重建社會聯系,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提高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后的再社會和創業能力。
“根據對未戒所里戒毒人員的問卷調查和開展的調研結果,我們將非遺項目確定為非遺葉雕、銅梁龍、禁毒皮影戲三種,來作為教育矯正載體開展教學設計,并制定詳細的教學實施方案。”藍琴說,小李作為未戒所“非遺+戒毒”項目的參與者,解除戒毒后,不僅沒有復吸,還擁有了美好新生活,這對還在戒毒所里的其他戒毒人員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小劉你看,這是小李寫來的信,他現在不僅能自力更生,還可以當老師教別人,所以只要你在這里跟老師用心學,下定決心戒毒,你的人生也會有一條不一樣的路。”小李的成功讓無數戒毒人員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未戒所民警兼心理咨詢師莫嫻也借此對戒毒人員小劉展開了心理教育。
未成年戒毒人員小劉剛入所時,對學習、生活都毫無興趣,且拒絕會見親友,成了戒毒民警重點的關注對象,隨后民警通過認真查閱小劉的個人檔案,從其個人成長史、吸毒經歷、家庭情況等入手,全面深入細致分析,找準問題癥結,形成了一份量身定制的個別談話方案。
“這種個別談話方案,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把特別鑰匙的雛形,每位戒毒人員都有一把對應的鑰匙,鑰匙對了,才能打開他們心里的‘鎖’,并促成他們的轉變。”莫嫻說,要打開“心鎖”,就要在個別談話方案的基礎上再發力,努力將“鑰匙”從雛形進行完善,比如后期引入的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等。
莫嫻介紹,在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初期,小劉構圖雜亂,色彩單調,簡單幾筆就完成了一幅作品,這意味著小劉還是不愿敞開心扉,對生活的積極性不夠。于是莫嫻及時調整,在后面幾次的團體心理治療中,加入音樂療法,心理康復等方式,漸漸打開小劉的心扉,并在后續的教學中,慢慢改變小劉的觀念,使他走上正途,重啟人生。如今小劉不僅有了自己的愛好和目標,性格也一改來時的內向,變得積極向上了起來。
“未成年戒毒人員正處于成長關鍵期,心智尚未成熟,家庭正向教育環境缺失,辨別是非能力弱,像小劉這樣對未來喪失信心與希望的戒毒人員也不少,但我們肯定會全力挽救每一位失足少年,所以我們積極尋求與專業院校的專家合作,共同探索出一套符合未成年戒毒人員特性的‘五個一’個別教育法,像剛剛提到的小劉的個別談話方案、典型示范激勵等,都是其中的重點。”莫嫻說。
據悉,“五個一”個別教育法即為一份量身定制的個別談話方案、一套多元化的個別談話方式、一次關鍵作用的心理咨詢、一場溫暖人心的團輔活動、一個成功榜樣的典型示范,通過精準對接每位未成年戒毒人員的興趣愛好與個性訴求,實現個別談話教育的精準高效。
據了解,自個別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開展以來,市未戒所共開展個別談話4199人/次,通過此項活動,民警能及時掌握戒毒人員的各項情況,為維護場所安全穩定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市未戒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未戒所將堅持“非遺+戒毒”項目和“五個一”個別教育法,進一步加大教育矯治工作的力度,持續加強民警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更多的專兼職民警教師和心理咨詢師,投入到教育矯治工作中。(胡曉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