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共同體”在渝成立
11月2日至3日,第二屆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第十一屆小學教育巴蜀創新年會在渝召開,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20余個省市的眾多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參加本次會議。
大會開幕式現場。巴蜀小學供圖
會議圍繞“人生·教育·責任——聚焦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主題,匯聚了教育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40多位專家學者及30余所實踐樣本校。大會以主題演講、教育沙龍、專題報告、學術觀察等方式,深度解讀教育改革新理念,探討創新落地新課程,并特別針對一線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設置了“新課堂教學工作坊”小學專場和中學專場,現場通過精品課例與專家點評,生動真實演繹新課堂,共同追尋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坐標,全面呈現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典型與發展經驗。
專家學者匯聚 深度解讀“新理念”
開幕式在巴蜀小學學生帶來的一場原創情境音樂劇《“創”享未來》中拉開序幕。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龍曉君表示,本次大會以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為主題,立意深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此次盛會可以讓老師們聆聽到以巴蜀小學、巴蜀中學為突出代表的重慶基礎教育界,圍繞高質量發展作出的一系列積極有益的創新探索和行動的實踐。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在視頻講話中談到,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工程。教育進入新時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包括教育觀念的創新、教育內容的創新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
開幕式上,“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共同體”成立,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四川、天津、陜西、山東、河南、重慶等省市的中小學,與巴蜀小學、巴蜀中學共同組建發展共同體,并將以此為平臺,在攜手并進、共同發展中,推動中小學高質量發展理論和實踐創新,共同引領中小學教育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烽以“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學校”為主題作主旨報告。他認為,育人工作必須轉變教育質量觀、學習觀、成長觀,全面即底線,適合即質量,多樣即均衡。
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黨委書記馬宏、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校長李瀟珂分別以“與學生脈搏一起律動——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的課改再深化行動”和“新時代育人方式變革的巴蜀實踐”為題作實踐報告。
馬宏在報告中指出,巴蜀小學始終把“創造”與“實驗”作為學校教育實踐的主要路徑,堅持運用系統觀念規劃學校行動路徑。同時,學校始終堅持“與學生脈搏一起律動”,追求高水平的因材施教;此外,還讓教育家精神活在每位一線教師日常,即“上好每節課”“快樂每一班”“激活每一個”。
李瀟珂表示,巴蜀中學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學生的幸福。強調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堅持“挖掘潛能 張揚個性”的辦學特色,依托思維矩陣促進學校治理提升。以項目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實踐樣本薈萃 個性落地“新課程”
2日下午,聚焦中小學課程改革,大會設置了兩個平行論壇,從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等地邀請多個先行先試的改革探索樣本校,為與會人員提供可借鑒、可推廣、可應用的教改實踐方案。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平行論壇教育沙龍現場。巴蜀小學供圖
“平行論壇一”聚焦“跨學科實踐創新與教研共同體建設”主題,圍繞課程綜合化教學、教研共同體建設、跨學科融合等方面作學校實踐經驗分享。
“平行論壇二”聚焦“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主題,分享了一致目標、個性路徑下各美其美的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一線學校實踐路徑。
開課教學工作坊 生動踐行“新課堂”
3日上午,大會開設了八大“新課堂教學工作坊”,以問題為導向,圍繞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革、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思維型課堂等方面,圍繞中小學語文、數學、科學、思政、生物和跨學科學習等學科和主題生動呈現了24節精品課,邀請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蘇、重慶、四川、陜西、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10余所學校專家及名師,與參會老師們在生動的課堂現場中共享經驗、集智共創,以助力教師學習借鑒落實新課標、新教材的行動理念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新課堂教學工作坊小學專場跨學科學習課堂現場。巴蜀小學供圖
新課堂教學工作坊中學專場初中生物學課堂現場。巴蜀小學供圖
本次大會由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承辦,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協辦。(袁杰、陳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