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健全防貧機制 讓振興基礎更加穩固
脫貧村—山王坪鎮廟壩村 攝/汪新
2021年,南川區在全市率先探索出臺《南川區防貧返貧監測預警響應機制(試行)》,爭取和籌集各級財政銜接資金近1.3億元。根據今年6月市政府辦公廳通報,南川區因聚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成效明顯,獲市政府督查激勵。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何守住守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
近年來,南川緊緊圍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建立“一張網監測、一條線響應、一攬子幫扶”工作機制,形成“對象發現、預警響應、精準幫扶、消除風險”的閉環管理,通過織密織細防返貧網,努力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建立預警機制
為風險人群精準畫像
“去年我光是發展脫貧產業收入就有4萬多元!”說起脫貧后的好日子,南川區金山鎮院星村脫貧戶周旺笑了——一批批幫扶干部下鄉,一個個脫貧項目落地,小山村通了網絡,拓寬了公路,建起了文化廣場,發展起竹筍產業。
放眼整個南川鄉村,已是“條條新路盤山梁,通組到戶寬又暢,產業基地務工忙,戶戶住上安穩房”的新景象。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而鄉村振興的前提,就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脫貧地區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部分脫貧戶發展能力還比較脆弱,一些邊緣戶稍遇風險變故,就可能致貧。”南川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加之疫情、災情等不確定因素,脫貧群眾穩崗就業難度加大,建立一套防返貧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南川的做法是,為確保監測不漏人,建立起一整套防貧返貧監測預警響應機制。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動態預警,返貧致貧風險實時判定、精準判定,返貧致貧風險精準畫像等內容。
以動態預警,返貧致貧風險實時判定為例,當地將教育、住建、民政、衛健、醫保等“兩不愁三保障”相關行業部門開展數據比對,匯總就醫信息、入學動態、住房申報、人口增減等數據,實時判斷脫貧戶對象的生活狀況變化,并通過數據共享、精確開展線下走訪核對,準確劃定疑似返貧致貧群體,及時納入監測。
同時,村社干部、駐村干部、幫扶干部嚴格按照幫扶走訪要求,重點針對收入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開展入戶走訪,及時發現返貧致貧風險。若是遇到收入明顯減少,重災、重病、重大事故等特殊情況,可能導致年均收入低于監測標準的,農戶或鄰里之間也可直接向村委會申報情況,做到不漏一人。
三級響應
提供一攬子幫扶消除風險
鎖定監測對象后,該如何精準消除風險?木涼鎮漢場壩村二社的脫貧戶羅仕勇對此深有感觸。
2021年,羅仕勇遭遇變故。由于因病且缺少勞力,他一直為低保兜底脫貧。后來,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病逝,兩個人的低保變成了一個人,加之他本人又突發腦溢血,生活捉襟見肘。好在通過低保、就醫數據對比發現和村干部走訪,他生活變故情況被及時監測到,被第一時間納入重點監測幫扶對象。
通過村鎮干部精準幫扶、快速協調,羅仕勇每月領取五保與殘疾補助,每月兜底保障費用從400多元增加到1000元出頭,這才解了羅仕勇的燃眉之急。
羅仕勇能夠避免返貧,得益于精準幫扶。這實際上是南川創新三級響應提供一攬子幫扶精準消除風險的一套方法。簡單來講,三級響應即村核實、鎮上報、區處理,再通過一戶一策,有針對性地開展“點對點”精準幫扶,直至預警監測和臺賬消除。
比如對一級預警戶采取以“兜”為主。通過民政、醫療、慈善會、殘聯、紅十字會等部門和保險機構及時進行兜底救助補助。
對二級預警戶采取以“扶”為主。通過產業項目、金融幫扶重點幫扶,加強技能、創業培訓,確保家庭至少有1—2項增收渠道,穩定增加家庭收入。
對三級預警戶采取以“幫”為主。幫助其理清發展思路、謀劃增收項目、解決家庭就業,有效拓寬家庭收入來源。
如今,南川已織牢“點線片面”立體防貧監測網。2021年,南川區防貧返貧監測預警響應機制共新識別監測對象14戶38人,累計識別監測對象614戶1982人,風險消除450戶1591人。全區無一人返貧和新致貧,守住了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探索“3334”管理模式
確保投入不斷檔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其中一項關鍵在于投入不減,只有資金到了位,發展才更有后勁。
為此,南川創新探索出財政銜接資金績效“3334”管理模式,確保投入不斷檔,工作不松勁。
“3334”即“3”指堅持投入增量、堅持績效管控、堅持跟蹤問效;“3”指強化投入力度、強化投向準度、強化項目進度;“3”指項目準入評估、績效目標評估、績效成果評估;“4”指限期辦結機制、過程監控機制、督導檢查機制、約談整改機制。
正是有了財政銜接資金績效“3334”管理模式,山王坪鎮廟壩村便民橋梁拓寬改造以及南城街道松林茶山產業路項目才得以順利進行。
南川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說,山王坪鎮廟壩村便民橋梁拓寬改造項目的如期建成,有效打通了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的交通瓶頸節點。當前,廟壩村村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4600元穩定增長到2.8萬元,特色產業年收入超500萬元,實現了整村脫貧與綠色致富的雙贏。
在“3334”管理模式下,截至2021年底,2020年南川區財政專項資金結轉結余清零,2021年198個項目均實現了全覆蓋過程績效監控、績效自評總體填報比例及審核比例均達100%,財政銜接資金支付12951.84萬元,資金撥付率達99.8%。2021年度財政銜接資金市級績效評價,南川區獲“A”等次。
陳鈺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都市圈:重慶21區+四川廣安
- 人民網重慶9月7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日前,《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印發,這是中西部第一個跨省域都市圈規劃。范圍包括重慶主城都市區21個區和四川省廣安市行政轄區全域,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有24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