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非遺進校園 學生成為“守藝人”
近日,在廣安市前鋒區思源小學校陽光大課間,全校學生一起練習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盤子。操場上,1800余名學生,右手拿著一只竹筷,左手舉著一個盤子,伴隨著《三字經》音樂節奏進行敲擊,清脆悅耳的聲音頓時響徹整個校園。
前鋒區思源小學學生正在打連響。廣安市委外宣報道組供圖
據前鋒區思源小學校校長鄒家榮介紹,四川盤子是四川省極具代表性的一類曲種,通過敲盤心、盤邊等不同部位,能敲出不同旋律。去年秋季開始,該校便將四川盤子作為特色課程,利用大課間進行編排,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目前,該校已經編排四川盤子曲目12首,并在廣安區進行了展演。
“以前不知道,一根筷子一個盤子就可以敲出旋律,太神奇了。”前鋒區思源小學校六年級學生蘭馨說。
每周星期五上午大課間,位于華鎣市的廣安實驗中學,未進校門便聞曲聲。“打快板、笑開顏,高高興興走上前,我把黨史來宣傳。”在該校師生齊參與的多聲部快板伴奏下,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以“說唱”形式得以生動講述。
岳池縣茍角鎮作為廣安唯一書法類的“四川民間藝術之鄉”。在茍角小學,每一位學生的書包里都會裝著幾支毛筆,而教他們書法的老師,大多時候都不是學校教師,而是當地在書法方面略有造詣的人。
據廣安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安市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將非遺傳承作為課后服務和大課間的重要內容之一,推動非遺項目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提高廣大師生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目前,廣安市所有中小學均將傳承非遺項目列入了“必修課”。在這種模式下,鄰水烙畫、手掌木偶,武勝剪紙、竹絲畫簾,岳池燈戲、清音等一大批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校園,有效解決了非遺項目的傳承難題。
來源:廣安市委外宣報道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有種重慶人的耿直,叫“公益”
- 5月4日,重慶發布推出《有種重慶人的幸福,叫“口袋公園”》之后,引起不少網友共鳴。有留言稱,“‘口袋公園’的建設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從群眾點滴需求出發,辦好一件又一件民生事、暖心事。應該說,‘有一種幸福,叫生活在重慶’”。今天起,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將持續推出《有種重慶人的“幸福”》系列報道,呈現這座城的砥礪奮進和重慶人的兼容并蓄,感知一群人,激勵一座城,一起向上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