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木作市級非遺傳承人周奎:
可在指甲蓋大的木料上雕刻近30刀
巴南區石龍鎮周氏木作市級非遺傳承人周奎。記者 解小溪 攝\視覺重慶
編者的話: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許許多多富有特色的傳統建筑。傳統建筑的保護、修繕,離不開技藝精湛的工匠。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重慶日報記者趕赴巴南、武隆、酉陽等地,采訪了部分巴渝傳統建筑工匠。今起推出“巴渝建筑工匠有‘絕活兒’”系列報道,向讀者展示巴渝傳統建筑工匠們讓人稱奇的看家本領,也向這些一絲不茍、默默付出的勞動者表達敬意,期盼更多人關心我們的傳統建筑和它的守護者。
今年初,巴南區石龍鎮覃家大院進行保護性修繕,施工方給周氏木作市級非遺傳承人周奎拉來兩扇破敗不堪的舊門,希望他根據僅存的兩扇門圖案,推導出另外的六扇。
周奎看了一眼,立即分辨出這是八仙門。
可是,由于年份已久,覃家大院的八仙門風化嚴重,看上去跟普通雕花沒有兩樣,人物特征更是模糊不清,如何實現高質量的“修舊如舊”?
周奎自有高招。他通過反復推敲門窗和門腰、雕花之間的聯系后,發現其中暗藏的規律,順利完成了八仙門修復。
木雕修復是周奎在多年的雕刻生涯中練就的一個絕活。許多客戶經常把木窗拉到周奎開辦的古御工藝品有限公司要求修復,有些人索性拿手機拍下圖片,要求周奎根據圖片雕出新的門窗。周奎均能滿足他們要求。
讓人想不到的是,長期與雕刻刀打交道的周奎是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的學生,學習的是動漫制作和泥塑專業。
2014年,在父親的勸說下,周奎辭掉前途不錯的工作,返鄉向父親——周氏木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周成文學習木工雕刻。從此,他把木雕和古建筑當成了自己的愛好。
周奎經常接連幾天守在棚子里創作或是蹲守工地與古建筑工人們一起,討論每個拆下來修復又重新安裝上去的建筑構建。閑暇之余,他還致力于收集民間遺留下來的木雕家具。
長時間的耳濡目染,讓他練就了一身好本領,不僅能在一平方厘米、指甲蓋大小的木料上雕刻近30刀,在來料識別上也練就了“火眼金睛”,對金絲楠木等木料的產地、硬度等判斷信手拈來。
2018年,周奎隨重慶市文化團赴毛里求斯文化交流,他設計制作了毛里求斯國鳥《渡渡鳥》系列作品和中國仕女木梳贈予毛里求斯總統。看到周奎的作品,毛里求斯總統贊嘆不已:“中國工藝非常細膩,這是我看到的最精美的渡渡鳥作品!”
周奎還有許多作品斬獲業界大獎。2017年他創作的木雕《春夏秋冬》榮獲中國工美“工匠杯”銀獎。2018年,他和父親創作的木雕作品《萬古長青》榮獲中國工美“工匠杯”金獎,這是重慶木雕首次獲得此項殊榮。
周氏傳統木雕造型奇巧、精美,不少作品遠銷海外。多層鏤空雕是不少匠人的長項,在這方面,周奎和父親進行了許多創新。他們針對鏤空雕刻隱藏度較多、轉折角度大、層次錯綜復雜等挑戰,摸索制作出了120度角清底平刀、C形反挖勺刀以及軟絲線砂等工具,解決了深層和遮擋層的挖空工作、遮擋底層的清底工作和高低錯落密閉縫隙的打磨問題,使得周氏木作的鏤空雕刻更加立體,人物神態塑造更加栩栩如生。2019年,周氏木作獲評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周奎也獲得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記者 廖雪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