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點上推動沙坪壩區圖新圖變圖強
建好“四個示范區” 打造近悅遠來高品質之城
燈火輝煌的磁器口后街。
沙坪壩區高鐵TOD綜合體。
核心提示
沙坪壩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擔負起主城大區重任,保持高質量發展定力,聚焦重點任務和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示范區、開放引領示范區、文化傳承示范區、人民城市示范區,努力建設近悅遠來高品質之城,在新起點上推動沙坪壩圖新圖變圖強,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3月11日下午1點,重慶日報記者在沙坪壩區招商中心采訪時,見到了剛從上海飛回來的該招商中心先進制造業組主管方楠。只見他正從包里掏出筆記本,寫下了一行文字:3月18日上午10點,上海拜訪世界500強生物醫藥企業;3月19日下午2點,浙江拜訪國內汽車零部件頭部企業;3月20日上午11點,山東拜訪醫療器械龍頭企業……
熟悉他的都知道,他有個習慣是將半個月的工作計劃記在一個本本上。從2018年4月起調到招商中心后,方楠除了春節能休息幾天外,幾乎都是“白+黑”“5+2”的連軸轉。“雖然累,但一想到這些企業是來助力沙坪壩發展的,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沙坪壩變了。新起點上圖新圖變圖強的干勁十足,有了新氣象。
四年下來,方楠跑遍了全國100多個城市,每年飛行距離超過10萬公里,通過他的牽線搭橋,目前已有數十家企業落戶沙坪壩,包括一些上市公司、龍頭企業。
記者注意到,從今年1月底開始,他招商的“對象”集中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和醫療器械產業方向。
沙坪壩區圍繞發展定位和產業方向,聚焦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主攻方向,實行“舉旗”招商、精準招商,培育壯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
打造創新驅動示范區
構建“一谷一帶多點”創新版圖系統 重塑創新發展新優勢
3月11日,位于沙坪壩區的青鳳高科產業園再次傳來好消息:近日,浙江寧波拓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駐該產業園,將為小康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提供輕量化底盤系統模塊產品等,這意味著沙坪壩區向著打造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又邁出一大步。
同樣讓人振奮的是,一季度工業園預計產值20億元,同比2021年增長4%。
這些突破性進展,與沙坪壩區前不久在區黨代會上提出的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示范區”不無聯系。
沙坪壩區擁有“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多塊金字招牌,集聚10萬余名科技工作者、12名在區院士、23名“柔引”院士、3萬余名碩士博士,335個市級以上科研平臺,超2000家科技型企業……
“打造創新驅動示范區我們有基礎、有優勢。”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說,為將沙坪壩打造成中國西部創新之城、西部重要科技創新中心,沙坪壩以建好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為切入點,高位嫁接資源,通過實施創新主體集聚工程、創新成果轉化工程、創新平臺提質工程、創新生態優化工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系統重塑創新驅動新優勢,增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有著厚重工業基礎的沙坪壩,自然而然把先進制造業作為主攻方向,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創新發展新優勢。這些產業正成為打造創新驅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和支撐。
繁忙的生產線上,全自動化機器人成為主角,偌大的生產車間,只有幾名工人在操作設備,這是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重慶金康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金康動力)大學城智慧工廠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電機車間負責人李玉告訴記者,車間的關鍵工序100%自動化,可以實現產品全時在線檢測。“超1000臺機器人協作,高自動化、高智能化、高集成化的產線設計,讓這個‘聰明’的工廠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還極大地提升了制造精度。”
金康動力深入實施大數據智能化,加快推動“重慶造”汽車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只是沙坪壩區打好“科創牌”的一個縮影。
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將全面啟動建設中國西部1491國際創意谷建設,整體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沙坪壩片區建設,重構區域創新平臺體系,促成“一谷一帶多點”創新版圖建成。
與此同時,沙坪壩區還實施“沙磁菁英”“歸巢行動”“青春筑夢”“人才三寶”四大計劃,為創新驅動示范區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打造開放引領示范區
打造國際物流城“升級版” 擴大開放能級
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重慶代表團向大會提交全團建議,懇請支持重慶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這份建議中就包括重慶無水港項目的建設。
同一時間,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對外發布消息稱,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項目主體預計今年5月底建成。這意味著鐵海聯運將變得更加暢通。
“建設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是打造‘升級版’重慶國際物流城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是沙坪壩區搶抓“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重慶)科學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的重要舉措。打好“開放牌”,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新時代賦予沙坪壩區的重要使命。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作為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承載地和主戰場,在帶頭開放、帶動開放中發揮著重要示范作用。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去年,中歐班列(成渝)號開行超4800列,約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量的30%,運輸箱量超40萬標箱;陸海新通道累計開行2059列,同比增長59%;渝甬班列開行294列,運輸2.07萬標箱。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形成以國際物流為基礎,國際貿易、區域分撥、城市配送、供應鏈金融、城市開發等多業態發展的產業格局。
“但要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能級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們還有不小差距。”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說,為貫徹落實“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沙坪壩區緊緊圍繞打好“開放牌”,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此,今年的區黨代會提出,全域提升開放引領能級,全力打造“開放引領示范區”。
具體怎么抓?沙坪壩將重點圍繞“四中心一樞紐”建設和打造“升級版”國際物流城,通過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系統重塑開放引領新優勢,夯實通道基礎,提升樞紐功能,做強口岸經濟,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推動全面開放、全域開放,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加快構建國際物流樞紐支撐,厚植開放發展新優勢。
圍繞全域空間優化、全域品質提升、全域城鄉融合,加快五云湖城市中心、科學城樞紐綜合體建設。今年將新建道路25.8公里,新增商貿設施面積34萬平方米,引進一批國際醫院和國際學校,全力打造嘉陵灣區、梁灘河“百里生態畫廊”,全面展現開放形象,使城市更具國際范兒。
在提升開放口岸樞紐功能、優化開放制度環境方面,推動班列開行、進口整車穩步增長。同時,對標國際先進和世行評價標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鐵路提單信用證今年力爭達到300單,多式聯運“一單制”簽發今年力爭達到1000票。
今年還將聚焦壯大開放產業經濟,推動“一帶一路”商品交易中心等10個項目落地,建成產業項目15個,實際利用外資保持在8億美元左右,外商直接投資3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35億元,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完成1.5億美元,進出口額增長5%以上。
打造文化傳承示范區
留住城市歷史根脈 讓紅巖精神成為城市精神
今年春節回家,作為“老沙坪壩”的吳念收到一份特別的“春節紅包”——觀看大型舞臺劇《重慶·1949》。
“一年前,我就知道家鄉在打造舞臺劇《重慶·1949》,但由于在外工作,無法抽身回來觀看,一直覺得遺憾。”吳念說,自己從小就生活在沙坪壩,對江姐等紅巖故事耳濡目染,自己也非常喜歡,“舞臺劇更生動,更有感染力。”
《重慶·1949》《紅巖紅》等大型文化精品的推出,體現了沙坪壩區高度重視巴渝歷史文脈保護和紅巖精神傳承弘揚。
沙坪壩區是紅巖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記憶和紅色基因。沙坪壩區立下任務目標——打造文化傳承示范區。通過挖掘“文化”“傳承”“示范”的核心內容,加快實施文化保護、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發展三大計劃,擴大城市文化影響力。
“我們將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展現現代城市文明新風范,提升文化軟實力。”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沙坪壩區委高位推動紅巖精神傳承和弘揚,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區深入開展“冠紅巖之名、鑄紅巖之魂”實踐活動,讓紅巖精神活在當下,內化為沙坪壩的城市精神,以信仰之光引領前行之路,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市民投身到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中去,讓沙坪壩人成為紅巖故事的講述者、紅巖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不僅如此,該區還在突出“文化保護”上下功夫,保護利用一批抗戰名人舊居,培育鑄造一批文化地標,精心打造一批文化場景,鼓勵發展一批博物館,進一步完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讓城市留住歷史根脈。
保護和傳承是對文化的最大敬重。沙坪壩堅定探索文商旅融合發展之路,不斷催生和培育文化新業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讓文化既可“展現”也可“變現”,形成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精心打造城市形象IP,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新時代沙坪壩精彩故事,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國際知名度。
打造人民城市示范區
讓人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隨著城市的不斷更新發展,治亂、治危、治臟、治堵“四治”成為大部分城市面臨的“成長煩惱”。這些難題的解決是對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檢驗。
最近,家住沙坪壩區萬科金色悅城小區的居民張文發現,軌道環線上橋站出站口變得通暢有序了。
軌道環線上橋站東臨萬科金色悅城居民小區,西臨新橋醫院,南接重慶能源工業技師學院,由于周邊車位緊張,此處有不少車輛亂停亂放,影響市民出行。今年2月,該區城管局、交管局了解情況后,通過協調周邊空置的危房進行微改造,新建了幾十個停車位,有效緩解了上橋站的交通擁堵。
近段時間以來,類似這樣的微改造、微治理的溫暖之舉,在沙坪壩區屢屢上演。
又如,在沙坪壩區金沙天街附近,當地交管部門通過增設潮汐車道以及對紅綠燈進行微調整,緩解了堵點,讓車行變得通暢起來。
再如,對沙坪壩鳳天路兩側的透水磚進行微改造,以及對公路中間的花臺植物進行微調整,既方便了市民通行,又增加了景觀。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通過微治理、微改造,該區新建60公里山城步道,新增1萬個公共停車位,綠化美化坡坎崖55處,新建社區公園24個,建成25萬平方米五云湖濕地公園、26萬平方米鳳凰立交公園,梁灘河沿岸建成5公里生態景觀長廊,每年新增綠化面積均超100萬平方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們堅持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統籌業態、形態、文態和神態,把沙坪壩建設成為人們喜歡的樣子。”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沙坪壩將按照“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的要求,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示范區,讓廣大市民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讓“群眾家門口的風景”可望可及。
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沙坪壩將以人為核心,緊扣東中西“三大作業面”,加快實現全域空間優化、全域品質提升、全域產業升級、全域城鄉融合。
比如,在精細化更新東部老城方面,沙坪壩將統籌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堅持功能優先、內外兼修,補齊功能短板,實施“微改造”,提升幸福感;提質公共空間,下決心治堵、治亂、治危、補短,有序推進“四周四沿”整治改造,讓沙坪壩綻放新顏;精雕細琢嘉陵灣區,運用梳理手法,植入江野理念,點綴灣區地標,“在大地上作畫”,打造望山見水、春到嘉陵的江城景象。
本版圖片由沙坪壩區委宣傳部提供
本報記者 趙偉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