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97免费公开福利无码视频,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五月天,翘臀美女XX00后进式片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引入四川美術學院團隊參與改造,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東升村——

美學意蘊,充盈鄉土民居

本報記者  蔣云龍  常碧羅  王欣悅
2022年02月24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俯瞰柳蔭鎮的藝術倉庫。
  資料圖片

  小朋友們在玩耍。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在四川美術學院師生的改造下,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東升村從過去房屋破舊、人煙稀少的小山村,變成了具有藝術韻味的打卡地。這樣的藝術改造,既保留了村莊傳統風貌,也探索出更加多樣的路徑,助力鄉村振興。

  

  第一次來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東升村的人,會被這里獨特的藝術感吸引。道旁菊花迎風飄搖,白墻黛瓦的民房錯落有致,犁、耙、石磨點綴著房前屋后,充滿田園味道。

  然而,幾年前這里只是個雜草叢生的空心村。如今,東升村變了模樣,成為很多人慕名前來的打卡地。

  就地取材,村子有了藝術感

  2018年的東升村,房屋破舊,人煙稀少,多是老人孩子留守家中。四川美術學院藝術與鄉村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天祥的團隊一來,就成了村里的新聞。

  師生們扛著畫板、帶著相機,在村里四處轉悠。一處處古舊的土墻木窗,他們怎么也看不夠。風車、石碾、木犁……他們花錢買下這些老物件,然后又擺回村民的房前屋后。

  “這些沒啥用處。”村民們嘀咕:“但也真有點好看。”

  原來,王天祥受邀為東升村設計鄉村振興方案,與師生一道來進行“沉浸式”調研,了解村莊的歷史、風貌和地理地質條件。他們決定按照村莊的原始肌理設計改造方案,盡量使用本地的素材,追求原汁原味。

  經過調研,他們帶著施工隊再次來到村里。村民趙朝會家里閑置的空間被改成一座舞臺;在村民顧列合家的一個角落,團隊拆墻加窗鋪地磚,修起一間雅致的書屋;村民遛彎時駐足聊天的荒地,被拓寬、美化后加裝了座椅……慢慢的,新的鄉村公共空間形成了。

  走過一條星空藝術步道,便來到楊家壩院落。這里原本是37戶農民聚居的普通農家院。團隊以“柳”為主題,在這里建起農耕文化園、接待中心、兒童樂園、望渠書屋、休息住宿、稻草園等6個區域。建筑所用的石材、木料都來自拆除的材料,風貌和舊式村居渾然一體。

  東升村變了,卻又好像沒有變。

  如今,楊家壩的農戶們依然住在這里,生活生產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游客則在公共空間里暢游,體驗鄉土藝術和村居生活之美。

  “我們的村子變美了。”村民王希彬現在喜歡在村子里散步,美景怎么也看不夠。

  人氣更旺,年輕人回鄉發展

  據初步統計,東升村2021年游客接待量超過2萬人次。吸引游客的,是東升村根據村莊實際情況打造的景致,其中很多保留了村民原本工作生活的地方。

  喻燕的家就是其中之一。二層農房看似尋常,門前小院卻引人入勝。院子一半做了花圃,擺滿花草綠植。喻燕是個年輕姑娘,2020年從城里回到村中,利用閑暇時間砌起這片花圃。

  “東升村像個大公園,我們的房子也要更配得上這么美的村莊。”她說,東升村經過藝術改造后越來越好看,人氣也旺了。現在,她已經辭掉了重慶主城區的工作,回到村里當起研學團隊接待員。“接待的團隊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節假日里每天都有好幾撥。”喻燕說。

  回村的年輕人不只是喻燕。

  “家里人一直催我回來,說村里游客很多。”29歲的陳靜之前一直在城里做銷售,去年4月回到村里辦起了農家樂。

  “東升村的農家樂有特色,桌椅的擺放,房屋外形的改造,都有講究呢。”陳靜說,村干部提供了不少方案和外形參考,裝修結束后,老房子煥然一新。

  “現在只要不下雨,每天都能有近10桌客人,每個月純收入超過3萬元。”陳靜說,接下來農家樂預備擴大規模、升級裝潢,以適應越來越紅火的生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鄉村的美化引來了人氣,也為年輕人返鄉發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間。廣大村民也應該參與其中,形成主人翁意識。”柳蔭鎮黨委書記何波說,借著藝術改造的契機,村里推行積分獎勵制度,激勵村民參與公共區域保潔、志愿服務,爭做好人好事。“現在鄉親們已經有了自發呵護村莊公共空間的主動性,對村莊發展也有了相當的認可度。”

  藝術下鄉,探索融合發展路徑

  “藝術下鄉,不可能一試就靈。”王天祥坦言,他們也走過不少彎路。

  “形式和實用,鄉村振興的項目必須兼顧這兩方面。”王天祥說,他們原本設計了一個聊天議事的空間,但墻體太高導致空間灰暗逼仄,村民拿它當擺設。還有一次,他們用碎瓷磚為村民修補破裂的院壩,拼成一株七彩大樹,但房主卻要求返工:“一下雨就滑得很,人摔著了咋辦?小瓷片還容易掉,不如原本的水泥地嘞。”“我們在實踐中摸著石頭過河,慢慢地成長起來了。”王天祥感慨。

  借助當地的自然風光、民俗資源和歷史遺跡,團隊還幫助東升村發展藝術研學產業。依據當地藝術景觀素材開發“大地魔法師”“小小收藏家”等鄉村研學課程。周末的東升村,成了孩童感受自然、激發創造力的樂園。

  王天祥說,這幾年,在東升村,四川美術學院有千余名師生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和作品,探索出“農+旅+藝+學”的融合發展路徑,希望將來能助力更多鄉村的發展。   制圖:張芳曼 

  “柳蔭計劃”發起人王天祥:

  從鄉土里獲得滋養

  重慶北碚區柳蔭鎮,是城市近郊一個普通的鄉村。我是柳蔭人,現在在四川美術學院任教。多年來,我一直有個樸素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要回鄉為鄉親們做點實事,改善鄉親們的生活。

  2018年,我應柳蔭鎮政府邀請,開始推動探索藝術參與鄉村改造的“柳蔭計劃”。我編制了東升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方案,在柳蔭鎮組織了國際工坊,選取了保留有300多年宗祠的王家灣作為創作場地。我在自己的家鄉,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這次藝術改造。

  持續3屆的“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以柳蔭鎮為基地展開,30余個藝術項目漸次開展。藝術院落、藝術道路、藝術裝置……田間地頭、院落民居,都充滿了濃濃的藝術氣息。如今,東升村已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森林鄉村等稱號。

  我與參與項目的師生們,將村里的學堂舊居建成鄉村書屋,將廢棄倉庫改為藝術倉庫,創辦了柳蔭水渠文化展館,為村里兒童建起“星星美術館”。我的一個學生參與項目后在論文中寫道:“我的農村是默默無語的,她培育了我,她也看著我,我第一次堅定了以后往回走的方向……”只有一批又一批愛農村、懂農村的青年學子茁壯成長,鄉村振興才能積蓄更多力量。

  2018年冬季,一名東升村村民在光與音國際工坊項目結束后,握著我的手說:“期待你們經常來。”我意識到,我們的到來讓這個小山村人氣更旺。2019年一次節會上,王家灣的院壩熱鬧非常,外地的鄉親們紛紛回來,舞獅子、秧歌舞等表演很受歡迎;2020年柳蔭新年院壩藝術節,村民們聚集在藝術倉庫,自排自演文化節目,晚上圍著篝火起舞,臉上洋溢著笑容。

  隨著藝術改造的深入,柳蔭鎮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開始回到家鄉。2021年,柳蔭鎮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0萬人次。

  當越來越多村民愿意返鄉,當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愿意回望,我想,我們也能從土壤中獲得更多滋養。

  (本報記者王欣悅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4日 11 版)

(責編:蓋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