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更“有機” 市民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要在優化城市規劃、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礎上,重點強化城市設計、塑造城市名片
■城市更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高標準建設,又高水平管理,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又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就近布局公共服務設施,變“專門跑一趟”為“順路去一趟”
■在老舊小區改造規劃階段增加居民參與的“共商”環節,充分吸納居民意見
2021年9月8日,九龍坡區白馬凼小區,改造后增加的公共活動空間功能多樣、配套設施完善。(資料圖片)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城市更新,是指對城市建成區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進行整治提升的活動。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建設人民城市,關鍵在于城市更新要更“有機”,即按照城市內在的秩序和規律,順應城市的肌理來推進城市更新。
如何通過城市更新不斷完善城市各項功能,讓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民就此展開熱議。
避免“千城一面”
城市更新要力爭“百花齊放”
在推進城市更新上,各方形成了共識——要在“重慶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的大框架下,綜合考慮當地的地理特征、城市定位和經濟基礎,突出特色和差異化,避免“千城一面”,力爭“百花齊放”。
市人大代表、豐都縣委書記張國忠說,豐都古為“巴子別都”,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良好的生態是這座城市最靚的名片。未來豐都將圍繞“國際范、豐都味”,用好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優化城市形態、生態、業態、神態、活態、文態,打造郊區新城、文化名城、山水智城。
張國忠認為,城市更新要在優化城市規劃、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礎上,重點強化城市設計、塑造城市名片。為此,豐都將設計城市地標、城市徽標、城市營銷語等形象標識,謀劃布局博物館、美術館、群眾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等城市“大件”,叫響“豐收之都”城市品牌;設計風景岸線,提升長江南北岸景觀效果,加快建設龍河濱江公園等城市慢生活空間,精心打造城市客廳、城市陽臺及城市天際線、山水輪廓線、濱江水岸線,讓廣大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設計創意活動,圍繞文旅儀式、活動賽事、文化夜市,策劃“鳳凰飛升”等儀式,舉辦馬拉松、滑雪等國際國內體育賽事,繁榮夜食、夜購、夜游等夜間經濟,提高城市吸引力。
市人大代表、秀山縣委書記向業順表示,秀山將突出產業和人口兩大抓手,以產業帶動就業、以就業集聚人口、以人口推動公共服務,圍繞“產城融合、職住平衡、低密度、高品質”要求,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城市。
向業順說,秀山將不斷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把城鄉全域作為有機整體進行空間布局,推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秀山將增強規劃引領力,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加快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十四五”時期建成30平方公里城市,加快邁向50平方公里現代化城市;增強服務承載力,全面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打造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增強環境吸引力,強化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設,同時嚴格控制城市開發強度。
以人為核心
高標準建設更要高水平管理
城市有機更新關乎城市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張國忠和向業順表示,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要高標準建設,又要高水平管理,既要大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又要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讓近者悅、遠者來。
在深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質方面,豐都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推動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具體而言,豐都將實施治亂行動,重拳整治臟亂差、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城市“頑疾”,讓城市更加整潔;實施保暢行動,加快建設橫五路、火車站至公園大道連接線,大力推進峽南溪、龍河二橋等交通堵點治理,讓城市更加順暢;實施賦能行動,建設“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的新型智慧城市,讓城市更加聰明。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秀山的具體舉措包括充分激發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進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雪亮工程”、城市綜合性大數據中心建設,推進大城細管、大城眾管、大城智管;加快海綿城市和韌性城市建設,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不斷提高城市防災減災的能力;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補齊公共設施短板
讓便捷與降耗兼得
重鋼退休職工張淑英在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住了二十幾年。2021年4月,滬漢社區在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時,將改造主題定為“鋼城記憶”,整體設計上以工業元素為主,將重鋼文化融入嶄新的社區生活。
“小區改造后,不僅環境好了,居民之間的感情也更好了?粗幕だ锏睦险掌,我們就像回到年輕時一樣!睆埵缬⒄f,新的一年,她特別期待音樂廣場的打造給老舊小區增添更多藝術氣息。
市政協委員、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彭瑤玲說,老舊小區改造,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重要的城市提升工程。根據住建部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基本完成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建筑面積約40億平方米,惠及居民超過1億人。
彭瑤玲認為,在城市更新中植入“綠色低碳”的理念,將助力我國“雙碳”目標更好實現。“過去的城市更新,更多是立足于老舊小區本身,較多關注住宅性能和顏值的提升,對為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公共設施統籌考慮不足。”彭瑤玲說,在綠色低碳理念引領下,城市更新“更”的不僅是建筑自身,更重要的是對居民生活的關懷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她建議以城市更新為契機,通過統籌規劃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建設以步行為主的社區生活服務圈,減少居民買菜、就學、就醫、健身等出行時間,這樣既節約了居民日常生活的時間成本,也可緩解交通壓力,降低碳排放。彭瑤玲表示,這些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要盡量結合軌道交通站點等公共交通設施就近布局,使生活方式與交通方式有機結合,讓居民由過去的“專門跑一趟”變為“順路去一趟”,實現便捷與降耗兼得,讓城市效率更高、生活更美好。
關注便民微空間打造
更好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城市更新不僅是區域內較大物理尺度上對‘硬設施’的改變,還需要通過對‘軟環境’、對便民微空間的關注和提升,讓居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笔姓䥇f常委、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教授王林表示。
王林說,重慶不少老舊小區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實現了社區服務提升,對于個別城市更新區域“硬環境”整體亮眼,但“煙火氣”不足的情況,他建議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在規劃階段增加居民參與的“共商”環節,充分吸納居民意見。如北京、上海等地在城市更新規劃階段,邀請在住居民、原住居民講述早年的生活故事,規劃設計師將記憶中的空間與新的規劃設計相融合,使城市更新中的微空間更符合當地居民的需求和期待。
“城市更新還為物業管理公司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蓖趿终f,在城市更新中,可以通過引入有能力的物業管理公司,利用閑置空間、邊角地等增設停車場、便利店、休閑空間等設施,通過運作獲得一定的收益,既提升空間利用效率,又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