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項服務事項涵蓋就業、醫療等“身邊事”,兩年來辦件超過589萬件
公共服務事項川渝“通辦” 兩地群眾直呼方便
永川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向四川某公司頒發該區首張“川渝通辦”營業執照。(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陳仕川/視覺重慶
住房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養老保險轉移接續“無縫銜接”,異地就醫實現“即時辦”……記者日前梳理相關數據發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年來,重慶和四川聯合推出兩批共210項“川渝通辦”事項,涵蓋創業、交通、就業、醫療、生育等群眾“身邊事”,辦件總量超過589萬件。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破“墻”入“圈”,以前需要往返辦的事項實現了一次辦,以前需要兩地辦的事項實現了就近辦,以前需要人來辦的事情實現了“信息辦”。歷時兩年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讓每一個身處其間的川渝人,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川渝人社日均辦理“通辦”業務783件,“跨省”找工作也變得更簡單
“榮昌招工力度大、就業機會多,只要踏踏實實干,一個月至少能掙4000元。”但凡有鄰居問工作的事,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方洞鎮雨鋒村村民胡南總是這樣說。
胡南能來榮昌工作,得益于榮昌區人力社保局開展的跨區域專場招聘會。2021年上半年,她到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龍萬鄉走親戚,恰逢榮昌區人力社保局在當地舉辦專場招聘會。胡南當即向工作人員表達了工作需求,工作人員不僅詳細登記信息,還在活動結束后,主動幫助其聯系工作崗位。
如今,胡南已經是惠達智能家居(重慶)有限公司檢包車間的一名質檢員。“都說成渝一家親,榮昌真拿我們當成自家人。”胡南由衷地說。
開展跨區域招聘,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協同發展的有益探索。“榮昌區人力社保局多途徑擴大了企業招工的覆蓋面,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重慶明珠塑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山介紹,僅去年上半年,該企業就成功招入10余名四川省籍員工。
據了解,兩年來,川渝人社部門已落實“跨省通辦”服務38項,截至2021年11月,川渝人社互辦“跨省通辦”業務累計26萬件,日均辦理通辦業務783件。
兩地還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推進川渝人社公共服務“五件大事”和“十件實事”,實現川渝人社信息“兩地通”、養老待遇資格“就近認”、招聘求職“一點通”、人才檔案辦理“零跑路”、社會保障卡“就近辦”、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零障礙”、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登記“便捷辦”、人力資源服務資質“兩地認”、博士后服務“全共享”、勞動權益救濟“協同辦”等,進一步提升經辦服務效率,讓兩地企業、群眾共享實惠。
變“兩地跑”為“一地辦”,川渝發放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逾14億元
在成都工作的曾慶堂去年在老家重慶買了房。2021年9月,僅僅十來分鐘就辦理好了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手續,這讓他意外之余又很驚喜:“以前聽同事說,異地辦理公積金貸款很麻煩,不僅要在成都和重慶兩地來回跑,還要提交繳存證明、繳存明細等很多紙質資料。沒想到,成渝兩地實現了公積金信息共享互認,申請貸款時不用再提供異地繳存的相關材料,所需資料與重慶繳存職工一樣,直接在重慶中心的受理柜臺或網點就可以辦理,一點都不麻煩!”
曾慶堂的獲得感源于川渝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近年來,川渝兩地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扎實推動川渝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互認互貸”,依托信息共享,異地轉移接續辦理材料簡化為“零”,辦理時間由原來的1個月壓縮到最快當天辦結,實現“賬隨人走,錢隨賬走”;實現重慶與四川全域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繳存證明和貸款全部還清證明“雙無紙化”,兩地間申請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由“兩地跑”變為“一地辦”。
據統計,自啟動川渝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工作起至2021年11月底,川渝兩地共辦理異地轉移接續1.06萬余人次,涉及資金2.06億元;發放異地貸款3857筆、14.11億元。
此外,川渝兩地住房公積金部門還率先打通跨區域信息共享壁壘,實現兩地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等信息實時在線共享互認,推動涉及跨區域業務辦理的50余項住房公積金數據全量在線互查,共享效率由原來的“分鐘級”提升到現在的“秒級”。同時,重慶和四川綿陽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住房公積金資金融通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支持更多繳存人使用公積金低息貸款購房,首期2000萬元融通資金已由綿陽中心提供給重慶中心。
生育服務證幾分鐘搞定!兩地累計辦理生育服務登記4.58萬件
前不久,來自四川廣元的嚴俊華在沙坪壩區土主街道團結灣社區辦理了一孩生育服務證。流程也簡單:在下載“渝快辦”App并注冊后,登記信息、工作人員現場辦理,幾分鐘后,他就拿到了生育服務證。“以前還得回一趟老家,現在不用跑了,方便多了。”嚴俊華說。
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截至目前,川渝兩地衛生健康委已推出2批“川渝通辦”共11個事項,涉及生育服務證辦理、義診活動備案、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備案、醫療機構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等。
生育服務登記正是“川渝通辦”事項之一。2020年4月,川渝兩地衛生健康委員會開始探索衛生健康系統部分審批及服務事項進行通辦,實現兩地同一事項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四統一;同一事項在兩地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結果互認,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兩地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為川渝兩地群眾辦理生育服務登記4.58萬件。
游完三峽看熊貓,兩地攜手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
游完三峽,看熊貓;逛完太古里,游兩江;吃完火鍋,看金沙遺址……如今,走進川渝任何一家旅行社門店,兩地一體化旅游產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僅攜程平臺,涵蓋川渝兩地的線路產品就多達數百條。2021年以來,川渝兩地文旅合作持續走深走實,簽訂各類協議11份,開展文旅活動118個,推動重點項目42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按下“加速鍵”。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公共服務來助力。2021年來,川渝兩地把行政審批事項“通辦”,作為推進巴蜀文化旅游數據走廊建設的主要抓手進行推進。
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全面升級改造了市文化旅游委政務服務中心,拓展“川渝通辦”政務服務空間,新增綜合管理、咨詢服務、報件初核、現場辦理四個功能服務區,提高“川渝通辦”服務質量。
同時,我市聯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統一制定并對外發布服務指南,統一標準及聯動機制。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行政許可,已在“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實現“川渝通辦”及“跨省通辦”,15個工作日內辦結;演出經紀機構從事營業性演出活動行政許可,已經實現異地代收、代辦、代寄,6個工作日內辦結。
目前,巴蜀文化旅游數據走廊建設已實現行政審批數據PC端、移動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同步”服務,讓行政許可事項申報材料平均減少30%以上;承諾時限較法定時限平均縮減70.04%;企業及群眾申報行政許可,平均跑動次數壓縮到0.1次以下。
不僅如此,兩地還推動了成渝地區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目前讀者可在四川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成都圖書館享受“零門檻、免辦證,隨身帶、方便用”的多樣化閱讀服務。
申請“兩項補貼”不再跑趟趟,殘疾人家屬直呼“川渝通辦”太方便了
2021年11月24日,我市武隆區為殘疾人傳孝容辦理了殘疾人兩項補貼。特殊的是,這是與四川省聯合開通“跨省通辦”雙向通道后的首例。
傳孝容原本戶籍在武隆區平橋鎮,后嫁到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戶籍也隨之遷移。2015年,由于夫妻關系出現問題,她又回到武隆。傳孝容屬于語言Ⅰ級殘疾,辦理業務需要年邁父親陪同,往返于川渝兩地辦理殘疾人兩項補貼,對于她和老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2021年4月,民政部要求全面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以后,平橋鎮民政和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通知傳孝容,只需要帶上身份證、戶口本、殘疾證以及銀行卡,就能在網上申請辦理。2021年11月24日,傳孝容的父親帶著相關材料到武隆區平橋鎮民政辦提交了申請,區民政局指導平橋鎮及時進行了系統推送,11月26日,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及時進行了受理審批。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自去年4月22日我市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實現“跨省通辦”以來,已接受群眾咨詢5000余人次,共辦理57件次,將46人次納入“兩項補貼”范圍。對于不熟悉互聯網的老人,還可以委托代理人或在民政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申請實現異地辦、隨時辦、指尖辦,免于兩地間的長途跋涉。
2021年12月10日,傳孝容的父親特地跑到武隆區平橋鎮,向工作人員反饋說四川方面已將100元補貼打入銀行卡,“政策好啊,我們不用來回跑,錢就打進卡里了,太方便了!”
個人體驗變化,是宏大敘事的映射,一句“太方便了”道出了川渝兩地廣大群眾的心聲。
數讀川渝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兩年來,兩地聯合推出210項“川渝通辦”事項,涵蓋創業、交通、就業、醫療、生育等群眾“身邊事”,辦件總量超589萬件
自啟動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工作至2021年11月底,兩地共辦理異地轉移接續1.06萬余人次,涉及資金2.06億元;發放異地貸款3857筆、14.11億元
我市自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實現“跨省通辦”以來,已接受咨詢5000余人次,辦理57件次
兩地衛生健康部門推出2批“通辦”共11個事項,涉及生育服務證辦理、義診活動備案等
兩地人社部門落實“跨省通辦”服務38項,互辦“跨省通辦”業務26萬件,日均辦理783件 本報記者 郭曉靜 張莎
2021年以來,兩地文旅合作持續走深走實,簽訂各類協議11份,開展活動118個,推動重點項目42個
本報記者 郭曉靜 張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