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經開區“加減乘除”提升服務效能 優化營商環境
重慶經開區全貌。郭志如攝
人民網重慶12月27日電 2021年重慶經開區市場主體加速釋放,市場主體顯著增長,截至目前,累計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3241戶,注冊資本113.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93%和14.23%,實有市場主體達到16556戶,其中企業8019戶,同比分別增長24.19%和30.77%。
優異成績得益于重慶經開區創新服務模式,運用審批做“減法”、服務做“乘法”,監管做“加法”、難點做“除法”,為激活市場主體、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在審批上做“減法”
“真沒想到2個工作日就拿到了,高效又貼心。”近日,順利拿到《初步設計審查意見函》的項目部對經開區速度豎起了大拇指。
而這是重慶經開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精準服務,提升服務企業效能的結果。自2018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來,經過3年多試點改革,重慶經開區切實采取“減、放、并、轉、調、諾”等措施,開通工程建設手續綠色審批通道、“以函代證”,對工程審批材料和時限進行再壓縮。
目前已將初步設計批復時限統一壓縮至2個工作日,壓縮率80%;施工許可辦理時限統一壓縮為2個工作日,壓縮率60%。施工許可階段施工許可辦理要件在市級基礎上再精簡2項,精簡率30%。
一系列的改革綜有成效,通過持續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跑動”,2021年行政許可事項即辦比例56.56%,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平均縮減的比例為85.86%,平均跑動次數0.09次,全程網辦比率達87.95%,均超過市既定目標。
在服務上做“乘法”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是重慶經開區在政務服務上的創新舉措,針對企業不知道“找誰辦、怎么辦”、因違反規定“辦不了”、缺少關鍵要件等“很難辦”、辦事人員怕擔責“不給辦”等“辦不成事”情況,分別對癥下藥。
“變更公司名字,咋個弄?”近日,經營著一家藝術培訓公司的劉先生,因公司經營發展需變更企業名字,然而劉先生不知道“如何辦”“找誰辦“怎么辦”,“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務人員給予劉先生熱心幫助引導,解決了問題。
目前,該窗口已辦理“找誰辦,怎么辦”咨詢131件,服務滿意度100%。
集群注冊創業創新示范點獲得授牌。郭志如攝
在難點上做“除法”
為解決企業群眾“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多頭跑”等重點、難點問題,重慶經開區通過各項改革工作,全力推進行政效能再提速。
降低企業注冊門檻和創業成本。積極探索集群注冊登記管理模式,率先在重慶市范圍內就集群注冊登記管理制定規范性文件,出臺《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主體集群注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化解企業落戶大難題。自今年8月《辦法》印發以來,經開區已有19戶企業通過集群注冊模式登記注冊,涉及文化傳媒、信息技術、網絡科技等行業,注冊資金達1830萬。
推進審批標準化。通過細化受理條件、辦理時限、辦事流程、辦理地點等要素,提高辦事指南精準度,消除“其他材料”或“有關部門”等不確定性表述,實現同一事項在不同地區、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
推行受理便捷化。經開區政務服務大廳,新增“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通過“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讓企業群眾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地辦理事項。
重慶經開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郭志如攝
在監管上做“加法”
近年來,重慶經開區開設了一系列綠色快批通道,但監管一直不放松,不斷做“加法”。
2021年,重慶經開區全面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完善協同監管機制,切實推進轄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據了解,經開區市場監管局已完成190家企業抽查;
重慶經開區智慧環境綜合管理系統落地,建立起“產排污企業數據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城環境保護。
經開區特種設備智慧監管平臺。郭志如攝
經開區特種設備智慧監管平臺(一期)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防范遏制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發生;
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做好監管的“加法”,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住管好,才能讓市場主體自主決策、自我發展,從而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未來,重慶經開區將進一步推進審批做“減法”、服務做“乘法”,監管做“加法”,難點做“除法”,深入貫徹落實“高起點創建廣陽島智創生態城”決策部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劉政寧、李潔、劉佳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