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四張名片"助農增收2億元 年均固碳10萬噸
黔江區蓬東鄉麻田村4組脫貧戶周適合對桑樹進行冬管。龔杰品攝
人民網重慶12月14日電 12月13日,黔江區蓬東鄉麻田村4組脫貧戶周適合對桑樹進行冬管,表示通過栽桑養蠶年收入得到提高,過上了全面小康的好日子。而這正是革命老區黔江農村變遷的縮影。
黔江栽桑養蠶歷史悠久,黔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將蠶桑作為可持續發展支柱產業來打造,已發展桑園10萬畝,摘取了“黔江國家蠶桑生物產業基地”“黔江桑蠶繭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蠶桑之鄉”和“黔江桑蠶繭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等四張國家級名片,同時創造了黔江蠶繭產量連續11年位居重慶市第一的佳績,也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據了解,今年該區產繭7萬擔,養蠶農戶綜合收入達2億多元,繭絲綢綜合產值5億多元。蠶桑產業直接帶動1.2萬余人從事蠶業生產,帶動586戶共2200余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奔小康,并全面推進蠶桑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繭、絲、綢、服等產品熱銷國內外。
養蠶時節,周適合與村民康鳳華和粟正瓊一道,在供育室里正在給才出生的“蠶寶寶”換桑葉。龔杰品攝
蠶桑產業穩定發展不僅持續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成就了黔江“中國森林氧吧”的雅號。經重慶市林科院測算,按生產1美元的GDP要排放1000克二氧化碳來計算,10萬畝桑園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可實現工廠生產960萬美元GDP的零排放目標,即年均固碳約10萬噸。黔江區林業局副局長謝德兵介紹,“如果按1個成年人一天約需750克氧氣來計算,10萬畝桑園釋放出的氧氣可供2.6萬余人呼吸。”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譽,蠶桑產業讓農戶掙了錢,還釋氧固碳優化生態環境,讓黔江嘗到了遵循“兩山論”結出的甜果——好生態能賣成錢了。今年2月,重慶市高新區與黔江區簽訂對口協調發展協議,實施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計劃,6月25日向黔江區購買8.46萬畝森林面積指標,交易價款2.115億元。其中,有3.5萬畝是人工種植的桑園面積,交易貢獻率達40.5%。
“黔江是生產優質桑蠶不可多得的寶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說。如今,黔江區正在打造“全國優質生態絲出口基地”“全國蠶桑絲綢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到“十四五”末將實現全產業鏈年產值35億元及以上,帶動3萬人增收,蠶農綜合收入實現5億元。(劉政寧、龔杰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