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銀保監局:引導銀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顯成效
人民網重慶10月28日電 2020年以來,在高質量黨建持續引領下,重慶銀保監局扎實推進各項監管工作,一方面銀行保險市場自身穩健有序運行,整體呈現“兩增、兩優、風險可控”特點,另一方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
銀行業保險業行穩向好、韌性提升
資產規模增、保障水平增。三季度末,重慶銀保監局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6.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居全國第7位,高于全國平均2.6個百分點;重慶市銀行業各項存款余額4.58萬億元,較年初新增2910.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6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高于全國平均1.3個百分點,連續20個季度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前三季度新增各項貸款4408.0億元,同比多增333.4億元。保險機構總資產2362.9億元,同比增長13.1%,高于全國水平0.8個百分點。保險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風險保障392.56萬億元,積累各種責任準備金3087.7億元,同比增長17.0%,前三季度賠付支出229.3億元,同比增長5.9%。
貸款結構優、服務質量優。三季度末,重慶銀保監局轄內銀行機構制造業融資余額4995.1億元。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646.3億元、同比增長22.9%;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達到1179.7億元,為“專精特新”企業灌溉金融活水;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持續壓降,較年初下降2.4個百分點,信貸資源更多服務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相關貸款獲得面進一步拓寬,支持民營經濟貸款余額合計8585.3億元,小微企業有貸款余額的戶數比年初增加11.54萬戶。前三季度,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716.2億元,比年初增長22.7%,新發放普惠型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67%,較年初下降0.20個百分點,小微企業信貸獲得感持續提升。車險市場綜合改革持續讓利消費者,9月末,全市機動車險車均保費3167.6元,較改革前下降20.7%,商業車險車均保額175.4萬元,較改革前提升52.8%。
風險可控。前三季度,重慶市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454.8億元,同比多處置144.4億元;銀行保險機構厚提撥備,風險抵御能力不斷增強,銀行機構撥備覆蓋率228.1%,較年初上升39.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水平35.6個百分點,法人銀行機構資本充足率、法人保險機構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全國水平。
服務實體經濟擴容提質、彰顯擔當
著力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銀保監局全力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搶抓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契機,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開好局”。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目前11家全國性銀行保險機構總部已出臺專項政策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重大任務對接,支持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對接川渝共建重大項目第一批投資金額超5500億元,對兩地機場、鐵路、高速等重大交通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信貸支持超4000億元,為“成渝號”中歐班列貨運提供風險保障近2000億元。
著力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慶銀保監局緊緊圍繞制造強國戰略,深入落實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研究出臺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7條措施、支持33條重點產業鏈專項指導意見,積極助力制造業企業鍛長板、補短板。除信貸支持外,積極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租賃、保險資金等渠道滿足制造業企業多樣融資需求,三季度末制造業企業銀行承兌匯票余額797.5億元,同比增長11.1%。
著力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重慶銀保監局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深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三季度末,全轄綠色信貸余額4122億元,較年初增長41.9%,重慶市綠色債券余額357.1億元,同比增長61.6%。轄內30余家機構推出“綠建貸”、“排污權抵押貸”等140款綠色金融產品,落地西部地區首單綠色金融債券和銀行間市場首單清潔交通類碳中和債券。森林保險涵蓋全市森林覆蓋面的30%。
著力支持薄弱環節夯實基礎。重慶銀保監局大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季度末,重慶市脫貧地區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1.3%,保持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的信貸投放和保險保障力度不減;全轄涉農貸款余額6786.6億元,較年初增長8.8%;農業保險為全市95.4萬戶次農業種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386.1億元,賠付支出5.6億元。聯合多部門印發《重慶市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提升行動方案》,繼續推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著力服務社會治理彰顯責任擔當。推廣警保聯動,出臺快處易賠新機制,提升城市運行效率。積極推進養老保險第三支柱試點,實現全國首單專屬養老保險產品在我市成功落地。城鄉居民及城鎮職工大病保險覆蓋全市3093.53萬人,賠付238.78萬人次。“民政惠民濟困保”項目持續為低保戶、特困戶、優撫對象等提供包括大病補充等保險保障,有效發揮對困難群體的保障作用。(胡虹、張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