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場演出漸熱 給重慶文旅生活帶來了什么
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演出現場。(本欄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話劇《霧重慶》在抗建堂首演。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重慶芭蕾舞團在歡樂谷演出。
國慶長假,歡樂谷愷撒宮劇場,重慶芭蕾舞團打造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7天駐場演出,場場爆滿;無獨有偶,位于彈子石的重慶國際馬戲城,大型雜技秀駐演風生水起,場場滿座……日漸成熟的駐場演出,讓我們這座城市充滿了文化活力。
重慶駐場演出為何受青睞?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讓駐場演出
成為營銷重慶的文化名片
所謂駐場演出,就是演出團隊在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內參與到固定場所的演出形式。演出方在策劃階段就可以根據演出的劇本、導演的意圖要求等設計舞臺場地,最大化地達到演出效果,并獲得更高的收益。
10月15日傍晚,記者來到磁器口金碧正街,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的廣告牌分外醒目。在售票處,不時有外地游客前來買票。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公演以來,《重慶·1949》已演出40余場,可容納1500人的觀眾席平均每場售出75%以上。精彩的內容與精致的舞美交相輝映,磁器口、吊腳樓、長梯坎近在眼前,仿佛觸手可及,重慶特有的城市元素讓人記憶深刻。
近年來,駐場演出已逐漸成為全國各地旅游目的地的“標配”。重慶不少地方也開始入局,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駐場演出。比如,武隆有《印象·武隆》、忠縣有《烽煙三國》、奉節有《歸來三峽》……駐場演出已成為營銷重慶的一張文化名片。
業內人士認為,駐場演出豐富了旅客的旅行體驗,傳播了城市獨特的文化,讓旅游者在有限的游覽時間里,以觀賞演出的方式接受重慶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等信息。
重慶究竟有多少駐場演出?根據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重慶的大型駐場演出就超過30場。這些演出主要分布在旅游景點、城市商業體內的演藝空間,以及餐飲場所。受益于一些劇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商業環境,駐場演出不僅具有引客效應,還引發了外地游客對重慶文化的關注。
“真沒想到,紅色劇目還能這么演。”“一邊逛文化街區,還能了解重慶曲藝,沒想到曲藝會變得這么時尚。”觀眾的信息反饋說明,日漸成熟的駐場演出讓游客從藝術的角度更加了解重慶,真正做到把人流轉化為城市文化新動能。
“作為文旅融合產業鏈,駐場演出項目讓如今重慶的演出市場從簡單地觀劇變成為一種營銷城市的項目。”重慶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副主任李文婷說,要讓一個駐場演出的生命周期更長、產業鏈價值更大、IP價值更高,必須從多方面努力,需要內容與服務并重,注重品牌質量。
讓駐場演出
也能吸引本地市民
在今年火熱的國慶檔演出市場中,重慶文藝院團的多場駐場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比如,重慶市曲藝團在山城曲藝場上演的《記藝·山城》,將老重慶民俗風情、歷史文化風貌呈現其中,為觀眾展現了濃濃的重慶味道;重慶市話劇院在抗建堂劇場上演經典話劇《霧重慶》,以細膩獨特的手法和精美大氣的舞臺效果演繹了一代青年的理想與現實,將重慶的城市風貌娓娓道來。
重慶芭蕾舞團還利用國慶假期,將川渝特色融入沉浸式親子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搬進重慶歡樂谷進行演出。這同時也是主題公園與重慶專業藝術院團共同開辟文旅融合演藝新空間的一種嘗試。
駐場演出經過膨脹式發展后,如今開始進入整合調整期,觀眾的選擇也更為理性。如何讓一個劇目不但能夠吸引外地游客,還能吸引本土觀眾?不但能吸引觀眾看一次,還能多次吸引觀眾?這就需要演出團體不斷打造質量過硬的駐場產品。
2019年,重慶雜技藝術團以現代雜技表演為核心,匯集該團近年來多個國內外大賽金獎、金牌節目,打造了《魔幻之都——極限快樂Show》。自首演以來,重慶雜技藝術團共完成駐場演出600余場,接待觀眾40余萬人次,收獲業界和觀眾的無數好評。
“觀眾和演員都是會疲勞的,怎么能夠保證第一場和第100場演出的水準一樣,讓觀眾看了之后滿載而歸。”重慶雜技藝術團團長陳濤說,對此,他們根據觀眾反饋,不斷調整打磨劇目,在王牌節目之外不斷推出新作品。
“廣大市民喜愛觀看駐場演出,折射出我市演出市場的蓬勃發展。”重慶市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駐場演出的成功案例,說明了重慶演出團體已經積累了一批有相當質量和品牌影響力的作品,彰顯出重慶演出院團市場化探索的長足進步。
讓駐場演出
經得起市場檢驗
重慶駐場演出盡管已經擁有了一些品牌,但與整個演出市場和觀眾需求相比,優秀原創品牌仍嫌太少。“重慶的駐場演出不僅要在原創內容上下功夫,還要學習借鑒國內外最新的創作手法和舞臺呈現方式,不斷提升演出的觀感。”重慶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凱認為,大力推行駐場演藝模式,毫無疑問將倒逼藝術行業的創作。
重慶如何整合發掘劇場、劇團和各類演出市場主體要素的資源優勢?朱凱認為,除了新建大型的標志性劇場、演藝空間之外,還要著重于中小型演藝場的建設和開發,由小及大促進駐場演出項目發展。朱凱說,“現在開辟的駐場演出新項目,我都建議他們從300-400人的小型演藝空間做起,尤其是對最初入局駐場演出的投資者來說,需發揮出小劇場的文化活動集聚作用,且還要考慮一個產出與收入之間平衡發展的關系。”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目前重慶駐場演出中,傳統戲曲、曲藝類的駐場演出并不多見。那么,在駐場演出升溫的當下,未來重慶傳統戲曲、曲藝類演出將如何入局?對此,重慶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魯廣峰認為,重慶戲曲、曲藝類演出想要入局駐場演出,首先需要有一個專屬演出場地,可以加大與湖廣會館、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場地內演藝新空間的合作力度,增加演出場次,加強對劇目的打磨力度,緊跟時事熱點,讓作品常演常新。
駐場演出的成功需要大量的運營人才、演出人才和制作人員不斷地為作品賦能,“成功地發掘人才,用好人才,我們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淀,把這件事做好。”重慶市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胡煥陽認為,重慶要積極發掘相關專業人才,讓更多專業人士愿意留在重慶,為藝術作品的長期駐演貢獻力量。
專家觀點>>>
重慶駐場演出怎么駐、怎么演
重慶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魯廣峰:
需要有一個專屬演出場地,可以加大與湖廣會館、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場地內演藝新空間的合作力度,增加演出場次,加強對劇目的打磨力度,緊跟時事熱點,讓作品常演常新。
重慶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凱:
除了新建大型的標志性劇場、演藝空間之外,還要著重于中小型演藝場的建設和開發,由小及大促進駐場演出項目發展。
重慶雜技藝術團團長陳濤:
根據觀眾反饋,不斷調整打磨劇目,在王牌節目之外不斷推出新作品。
重慶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副主任李文婷:
要讓一個駐場演出的生命周期更長、產業鏈價值更大、IP價值更高,必須從多方面努力,需要內容與服務并重,注重品牌質量。
重慶市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胡煥陽:
要積極發掘相關專業人才,讓更多專業人士愿意留在重慶,為藝術作品的長期駐演貢獻力量。
他山之石>>>
國內外的著名駐場演出
一個成功的駐場項目不僅可以推動作品走向大眾化、經典化,為文化產業注入新動能,還可成為城市實力與形象的“代言人”,近悅遠來。
日前,在上海,原創舞劇《朱鹮》首輪駐場完美收官,它和另一部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一起,半年內演出規模達到165場;在亞洲大廈,小劇場音樂劇駐演風生水起,為8個演藝新空間定制的沉浸式演出,吸引各地觀眾拖著行李箱來看戲;而在僅500米之隔的上海演藝大世界,海派滑稽戲《石庫門的笑聲》駐演兩年多來已突破103場。
縱觀全球演出市場,倫敦西區有音樂劇《悲慘世界》《貓》,美國百老匯有音樂劇《獅子王》,日本有寶冢歌舞團等優秀的駐場演出,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可以說,好的駐場演出已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提升著這座城市的軟實力。
本報記者 劉一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全國首部生態文明主題民族歌劇在重慶首演
- 人民網重慶10月16日電 (劉政寧、姚於)“一江清水向東流,一路歡歌到天邊。奔騰著高原的豪邁,穿過那三峽的雄關……”15日晚,全國首部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民族歌劇《一江清水向東流》在重慶施光南大劇院上演,近300位演員以精湛的表演,為現場觀眾奉上一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