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健康共同體“三通+” 打通服務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網重慶9月1日電 “鎮上就能看得好病,為啥子要去區醫院打擠。”在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是基層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也是他們最質樸的愿望。如今,在重慶璧山,這一切都隨著璧山區健康共同體“三通”+“信息通”建設的有效推進和落實,得到了逐步實現。
“三通”即“醫通、人通、財通”,而“信息通”是重慶璧山以“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為目標,計劃打造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
作為重慶市25個試點區縣之一,璧山區健康共同體“三通”建設工作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2020年納入全國試點。近年來,璧山區積極推動分級診療,基層服務能力有效提升,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逐步緩解。璧山區健康共同體“三通”改革成效被評為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優秀實踐案例并被市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在《衛生健康工作交流》專刊2次登載璧山區“三通”改革成效,充分肯定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績。
打通“醫通”接口,群眾在家門口享優質健康服務
鄉鎮衛生院的變化。蔣永勁攝
“我老婆剛懷起二寶,以后大人小娃兒都可以在屋門口做檢查,確實方便多了。”璧城街道來龍村李大民對衛生院近年來的變化表示十分滿意。他說感受最直觀的就是整體環境干凈多了,服務更貼心了,比如多了母嬰室、兒童玩耍區、飲水機等。
“這些區級醫院才看得到的服務,我們基層衛生院也有,太好了。”
事實上,李大民感受到的這些“變化”正是璧山區健康共同體“三通”建設的成效。
璧山區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柯真碧介紹,“醫通”就是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服務同質化。如何將工作落到實處,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更優質的健康服務,璧山區抓準“同質化”這一關鍵詞,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對基層提供“一對一”醫療幫扶,由基層衛生院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幫扶需求,區衛生健康委進行可行性評估,最終確定精準幫扶項目17個,促進優質醫療服務下沉。
據統計,區級醫院累計下派幫扶人員1330人次,開展專項技術幫扶779例次、醫療查房943例次、專家門診943例次、教學培訓講座140場次。
以璧城街道衛生院為例,該院提交了開設兒科及中醫理療技術提升的申請單,按照安排,璧山區婦幼保健院的兒科專家及璧山區人民醫院的中醫專家團隊分別進行了針對性幫扶,有效助推了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基層診療量明顯增長。“近兩年來,中醫理療的診療量每年增長率達100%,兒科門診診療人次每年增長達50%。”璧城街道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李勇表示,2020年,醫院也以“三通”建設為契機,成功創建成為了市級美麗醫院。
“通過這項改革,開藥也方便多了”。在青杠街道衛生院,患糖尿病多年的田某,從藥房接過2盒鹽酸吡格列酮片,“以前衛生院沒有這種藥,只能去區級醫院開,我算了一下,費用報銷下來,我節約不少錢。”
青杠街道衛生院副院長李代華說,目前全區正在實施醫共體內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10種慢性病,以牽頭醫院用藥為導向,列出了143個上下級醫療機構統一常用藥品品規,基層衛生院目錄內的藥品配備率達到60%以上,可較好滿足慢病患者康復期回基層就近拿藥的需求。
“人通”破解“人才荒”難題,百姓實現就近就醫
8月24日上午,璧山區來鳳街道中心衛生院門診,迎來了大量的看診患者,五位全科醫生的門診辦公室外排起了長隊。
“別小看我們衛生院,去年的門診診療量達12萬。”璧山區來鳳街道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王榮剛介紹,雖然來鳳街道常住人口約2.7萬,但衛生院的門診診療量近兩年來一直呈增長趨勢,這是衛生院近年來,診療服務能力提升的有力證明。
家門口有信得過的醫生,群眾更愿意就近看病。
璧山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專家到璧城街道衛生院指導業務查房。璧城街道衛生院供圖
璧山區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柯真碧直言,基層“人才荒”問題,是區縣域醫共體“三通”建設的難題,也是百姓就近看醫的“痛點”。為緩解這一困境,璧山區從多層面建立用人機制,讓專家進鄉鎮,真正實現百姓在家門口就醫。
今年6月,璧山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主治醫師冉雪梅下沉到青杠街道衛生院,幫助其提升呼吸科規范治療水平,實行“上掛下派”。到崗后,她調研發現,醫院住院患者中慢阻肺患者占比達50%以上,為此,她除為患者診治外,還對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就慢阻肺規范化診治及治療方案等進行了系列培訓,并制訂了慢阻肺健康普及宣傳方案,以提升群眾對疾病的認識水平。
“你們作為家人,要多給予鼓勵,現在國際上對肺腺癌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根據他的情況,我建議作進一步檢查,再看選擇什么治療方式,比如免疫治療或耙向治療……”
“太好了,謝謝你給了我們一絲希望。本來我爸爸都已經絕望了。”8月16日,在青杠街道衛生院,一名患者家屬聽了冉雪梅的話后,心中重燃希望。
2019年以來,璧山區區級醫療機構落實50名人員指標,按照身份不變、待遇不減的原則,分年度派遣至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至少2年,基層醫療機構也選派技術骨干到區級醫療機構進修,實現人員流動暢通。
為了激勵專業人才扎根基層,璧山區將“崗位評定”與基層服務掛鉤。基層醫療機構按照區人力社保部門核定的中、高級崗位總數30%確定專業技術“崗位評定”總額78個,并實行動態管理,對符合條件的人員,在職聘用期間,可享受對應崗位績效待遇。
“財通”助推區域抱團發展 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CT檢查。蔣永勁攝
“肺部有小結節,高度懷疑是惡性,建議到上級醫院作進一步檢查。”42歲的來鳳街道居民汪先生,近日因咳嗽、自覺胸部不適,來到來鳳街道中心衛生院就診,根據CT檢查結果,醫生給出診斷,為他的疾病治療給出了最及時的建議。
“他本來自身也沒得典型癥狀,如果沒有做CT檢查,就會錯過癌癥的早期篩查,延誤治療,給他及家人帶來的影響,我們無法評估。”來鳳街道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王榮剛介紹,衛生院去年配置了璧山區鄉鎮衛生院第一臺CT,對基層老百姓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而這樣的結果得益于璧山區醫共體“雙資金池”。
王榮剛解釋,“雙資金池”也可以說就是“財通”。受益于“財通”,衛生院先后引進了數字化DR成像系統、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今年,衛生院正在創建甲級鄉鎮衛生院,并將建設智慧醫院和美麗醫院等工作都提上了日程。”談起這兩年來衛生院發生的變化,王榮剛的言語中不掩激動。
據了解,璧山區建立“1+15+N ”績效管理制度,實施基層醫療機構財務集中核算管理,按照統一集中、盤活存量、協同發展的原則,統籌建立了7037.92萬元的“統籌發展資金池”和600萬元的“技術服務協作資金池”。用于基層醫療機構環境改造、設備購置、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績效考核,以及上下級機構的相關技術協作等支出。與改革前同期比較,全區15個基層醫療機構診療人次、醫療業務收入、基層醫務人員工資水平分別提升9.1%、14.8%、25.5%,基層醫療機構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以來鳳街道中心衛生院為例,2020年衛生院實施“三通”建設,醫院結余117.7萬元,將結余資金的40%提取為衛生健康系統統籌發展資金后,允許將剩余的60%用于基層醫務人員的獎勵。
兩年來,在這些“區級專家”的帶動下,璧山區基層衛生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層學科建設日趨完善,2家衛生院分別在ICU專科和口腔科方面、4家衛生院在中醫理療業務方面實現了“從無到有”;基層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基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達152項;1家衛生院成功創建為“甲級”鄉鎮衛生院;3家衛生院中醫專科診療人次同比上升100%以上;3家衛生院分別在呼吸病專科、糖尿病專科等慢性病門診人次方面同比上升達30%以上。
璧山區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柯真碧表示:“今年,我們也在積極探索‘三通’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改變傳統醫共體服務管理模式,建立醫防融合新機制,在區醫改專項小組統籌協調下,創新建立 ‘1+3+2+N’工作新體系(即,全區組建1個健康共同體,以區醫療衛生事務中心為平臺,以學科為導向,以鎮街衛生院“兩部一館一專區”為承接點,建立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3’ 條管理主線,區疾控中心、區精衛中心落實‘2 ’員派駐制度,促進基層醫療機構臨床與公衛的‘雙提升’);優化基層醫療機構門診科室布局,前置健康管理站,打造“兩部一館一專區”,再造“登記→健康服務→掛號→分診→就診(康復)”的醫防融合服務新流程,形成預防、醫療、康復一體化健康服務鏈,逐步實現診療與公衛管理、隊伍、服務、信息、績效‘五融合’。該項工作目前我們正在5家鄉鎮衛生院開展試點,計劃明年全面實施。”(陳琦、蔣永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