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14個廢棄露天礦山實現生態修復
人民網重慶8月31日電 推門見綠,這是重慶市忠縣忠州街道燈樹社區周大爺今年家對面山坡發生的最大變化。
周大爺家對面的山坡是忠縣勃達建材有限公司李家廟頁巖礦,位于燈樹社區三組。2011年12月20日,該礦因位于三峽庫區長江干流庫岸沿線175水位線至第一山脊范圍,縣政府依法對其進行關閉。
關閉后的礦山雖然面積不大,但采場邊坡高達45米且風化嚴重,鄰近縣道X582,存在地質災害隱患。
該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經過實地踏勘后,發現該礦山邊坡后緣分布一段天然氣管道,不能單純采用削放坡方式排除地質災害隱患。
“我們多次與設計單位進行磋商,再衡量修復效果、投資總量及施工工藝后,決定項目區主體邊坡區域采用格構梁+生態袋護坡+噴播草籽綠化進行治理。”該局相關負責人說,在底部開展植樹綠化工程,形成生態屏障。
今年3月起,一大群工人在這里忙忙碌碌,不久,昔日裸露的礦山長滿了青草、小樹。
“一格一格的,綠化后像一幅綠色的圖案,很漂亮。”周大爺對修復的礦山很滿意。
忠縣涉及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圖斑14個,總面積83.72公頃。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把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
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相關專家嚴格審查各工程修復項目所編制的《方案》,保證《方案》的有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待通過上級專家評審后,由該局向業主單位下達批復,并責令業主單位嚴格按照《方案》組織開展生態修復工作。
項目開工后,該局建立半月巡查制,每半個月定期組織評審專家和相關工作人員到生態修復施工現場進行指導和監督,及時發現并處理施工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生態修復工作按時推進。
今年6月,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相關專家對我縣涉及的14個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圖斑逐一進行驗收,全部達到驗收銷號標準。
14個圖斑中,完成工程治理恢復6座礦山,再利用保留、自然復綠修復、違法查處銷號項目等8處,實施區域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率不小于50%;實施區域植被恢復全部達到驗收標準,露天礦山視覺污染得到較大改善。(劉政寧、黃亞輝、楊忠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