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天門效果圖
朝天門正在進行拆除
建于1998年的“朝天門”城門
新朝天門效果圖
朝天門是重慶的城市符號,也是重慶歷史的坐標。如今,這里正通過治理提升工程,迎來提檔升級。
5月30日,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來到朝天門廣場,發現已使用23年的朝天門正式被拆除。未來,這里將重建一座仿古城門和城墻,再現老重慶巴渝雄關的恢宏氣勢。
作為重慶兩江四岸改造提升重點工程,全新的朝天門將采用仿古風格設計,不僅將重建朝天門城門,周圍的城墻也將再現。
現有“朝天門”建于1998年
作為重慶親水必去地的朝天門,曾是無數重慶市民和游客感受兩江交匯的難忘之地。當你沿著石梯而下,從一個門洞里穿過的時候,是否注意到頭頂城門框上,寫著“朝天門”三個紅色大字。
沒錯,這就是可能被你忽略的“朝天門”,它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23年時光。
據渝中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現有的“朝天門”是199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的。23年來,朝天門迎接了一撥又一撥重慶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見證了朝天門片區的巨變。
這個“朝天門”,有一大兩小3個“城門洞”,可以直通朝天門廣場頂層,再登石梯進入朝天門大門。它的下方是長達700米,共有128步的護岸階梯,整個梯道由8萬塊混凝土磚堆砌而成,呈環江扇形與廣場相互襯托。
在過去23年的時光里,這個默默矗立的城門,代替在大火中焚燒一盡的朝天門老城門,向人們展示著“朝天迎圣”的美好祝福。
右側的“城墻”已被拆除
5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朝天門廣場,兩江四岸核心區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項目施工現場正在此地。
目前,整個工地已被施工擋板圍住。在朝天門的城門所在地,可以聽見里面傳出工程機械發出的轟鳴聲。面朝朝天門右側的“城墻”已經被拆除,拱門上方“朝天門”三個紅色大字還依稀可見。
“未來,新的朝天門看起來還不錯。”在朝天門廣場頂層,游客張先生看著施工擋板上的設計圖說。在他看來,相較于目前版本的朝天門,未來建成的新朝天門將更像是古城門,“有歷史感,也很震撼!”
兩江四岸核心區“一號工程”
去年12月31日,作為兩江四岸核心區的“一號工程”,兩江四岸核心區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工程開工,標志著兩江四岸核心區進入了全面加速實施階段。
兩江四岸核心區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工程包含朝天門廣場段、洪崖洞段、東水門段,總長2.4公里,總用地面積約27.43公頃(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12.8公頃),總投資28億元。
項目將實施朝天門廣場、碼頭、2.4公里消落帶的生態治理和品質提升,同步提高防洪抗災能力;打通洪崖洞-朝天門-東水門(湖廣會館段)分別在180和196標高處5-7米的步行系統,觀光電瓶車可無障礙通行。
激活朝天門廣場下6萬平方米的建筑空間,成為市民、游客文化休閑、消費的地標性公共區域;恢復朝天門碼頭、磨兜碼頭、民國新碼頭和大梯道,梳理現狀碼頭泊位,將14處泊位調整為6處,打造開敞的沿江岸線。
“入城儀式”開啟美好一天
根據去年5月印發的《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到2025年,重慶將兩江四岸核心區基本建設成為傳承巴渝文化、承載鄉愁記憶的歷史人文風景眼,體驗山環水繞、觀覽兩江匯流的山水城市會客廳,拓展經濟功能、開啟未來發展的商業商務中心區。
其中,聚力打造朝天門片區,建設展現山川宏偉壯闊、連接人與自然的山水之門,建設開啟重慶悠久歷史、承載商埠記憶的人文之門,建設引領重慶通江達海、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開放之門,打造“行千里·致廣大”的出發點和目的地。
塑造“山水之門”,運用中國傳統江河護岸智慧,優化現狀生硬的混凝土臺階,逐步恢復消落區生態自然駁岸。塑造“人文之門”,“重慶朝天門廣場”題字、“零公里”地標、朝天門纜車等歷史遺存將被保護。塑造“開放之門”,改造朝天門廣場下部建筑空間,以民生公司輪船為原型,利用功能性躉船建設重慶航運博物館。
此外,還將研究策劃朝天門“入城儀式”,重點圍繞城門意象、入城形式、入城時間等方面深入研究,集中展現山城歷史人文特色,以特色船笛聲開啟山城美好一天。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 王梓涵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