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農房改造和環境整治,掩映在綠樹青山中的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成為很多游客的休閑放松之地。特約攝影 郭旭/視覺重慶
墊江縣沙坪鎮李白村實施垃圾分類等人居環境整治,鄉村變得干凈整潔。特約攝影 向曉秋/視覺重慶
4月5日,一場冷雨后,巴南區圣燈山鎮灘子口村,白墻灰瓦的民居、幽靜整潔的院落、潺潺流動的溪水、綠色如黛的青山……在潑墨山水畫中漸次展開。畫里鄉村夢里鄉愁,引來一波波游客。
在重慶,像灘子口村這樣的美麗鄉村越來越多。
2018年,我市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下簡稱“三年行動”),全市7929個行政村圍繞“6+3”重點任務(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規劃編制、引導村民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完善建管機制、強化政策保障)開展治理,各地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強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必須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和特點,加強規劃引領,因地制宜確定整治任務和建設時序,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注重建管并重,持續健康向前推進。
今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還有哪些短板和突出問題?鄉村振興如何打好第一場硬仗?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觀念難改
村民主動參與意識不強
“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村民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強、示范村的示范引領不明顯等問題。”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圣燈山鎮的示范村灘子口村,在整治前期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圣燈山鎮轄設11個村3個社區,是巴南區典型的農業大鎮。由于村民生產生活用的秸稈、柴草亂堆亂放,畜禽散養、白色垃圾隨手亂扔、糞污橫流等,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突出。
巴南區城鄉一體發展中心每年對轄區的每個行政村有5萬元的補助資金,圣燈山鎮11個村每年能獲得55萬元資金。
“轄區面積大,農戶又分散,要是每個村的資金撒胡椒面平均用力,那點資金干不了啥。要是把資金集中起來,選取一些典型進行集中示范,效果或許要好些。”圣燈山鎮副鎮長喻勤介紹,灘子口村離場鎮近、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較完善,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將其作為試點村開展整治工作。
經過兩年的努力,灘子口村的變化顯而易見。在當地采訪時,六社村民馮緒均熱情地邀約記者去他家參觀。
穿過一片小游園,一座白墻灰瓦的民居呈現在眼前。“到了到了,這就是我家了,是不是跟城里的花園洋房沒兩樣,里面更漂亮呢。”家里擺放整齊,冰箱、電視機等家電一應俱全,水電網也都入了戶,灶臺還貼了瓷磚,用上了抽油煙機,廁所更是打掃得亮堂堂的。
村黨委書記杜朝均介紹,整治后,100余戶農戶門前的院壩得到了硬化美化,房前屋后的邊溝也得到清理;通過亮化工程,公路沿線及重要節點裝上了路燈,村民出行方便了,村容村貌也變得干凈漂亮。
作為示范村打造的灘子口村整治后效果立竿見影,但示范引領的效果卻不明顯。喻勤說,他們定期組織其他村的干部、村民代表到灘子口參觀學習,但總有人嘀咕:“還不是用錢堆出來的。”“有啥好學的,這些花臺中看不中用,曬谷子晾衣服都不方便。”
有的村民因為項目沒有落戶自家村社,因而對環境整治不冷不熱,甚至對環境整治的認識也有偏差。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灘子口村并非個案。
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是中國最美鄉村之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市級示范村,獲得了多塊金字招牌,但在整治之初,黃中華等許多村民都在鬧情緒:“住久了的老房子,怎么弄也比不過那些新修的房子。”
“要我們修花臺來種草草,山上到處都是,關鍵還要澆水施肥,多的事都來了!”
“要自己掏些錢出來改廁所,還費水,不劃算!”
……
村民陳舊落后的觀念,成為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的“攔路虎”。
循序漸進
從一處美到全域美
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一件易事。
圣燈山鎮的做法是,結合打造全鎮康養旅游小鎮的契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示范點、示范村向11個行政村連片連面集中整治。
今年圣燈山鎮將以6.8公里的圣燈路沿線的灘子口村、大溝村、沿灘村、西河村為重點,進行農房的外立面改造、污水管網的治理,“蜘蛛網”“藍棚頂”的連線治理。同時在兩年內分步驟對天枰村、石林村、圣燈山村進行環境的集中整治。加大對場鎮周邊的外立面的改造、公路的提檔升級、公廁以及停車場等的修建,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過去的點到串聯成線再到擴展成面。
針對群眾參與性、主動性不強的問題,墊江縣沙坪鎮通過“五看一比方式”,激發村民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來的主動性。
3月15日,畢橋村二社的黃中華夫婦又獲得“最美清潔之家”榮譽。當天,和黃中華一樣獲得榮譽的還有4戶家庭。但在以前,黃中華家是畢橋村清潔衛生最差的一戶。
為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促成村民養成良好的清潔衛生習慣,鎮村干部通過召開黨員干部會、村民院壩會以及村干部入戶宣講等方式,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同時針對群眾文明習慣改變難、思想接受慢等實際情況,村里細化實行“五看一比”治理方式,即看房屋四周是否堆放整齊,看廚房廁所是否整潔無味,看室內擺放是否規范到位,看院壩圈舍是否井然有序,看庭院綠化是否美觀清爽,比誰家清潔誰家庭院更美,并教育群眾圍繞掃、洗、擺、擦、撿“五字訣”,長效堅持搞好環境衛生。
觀念轉變后,黃中華家變化很大,房子雖破舊,但收拾得規規整整清清爽爽。黃中華還有了一個新身份——畢橋清潔家園志愿服務隊成員,負責對周邊的清潔衛生進行清理。
在他的影響下,現在很多村民主動關心村里的環境衛生,只要道路邊、廣場上、公共區域有人亂扔果皮紙屑,他們都會上前提醒,勸誡不文明行為。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十四五”期間,重慶在抓好“6+3”重點任務基礎上,將繼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讓人居環境整治向深處走。到2025年,力爭建成39個成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和1000個宜居村莊,讓環境整治由一處美到全域美,由一時美到時時美轉變。
因勢利導
變美麗環境為“美麗經濟”
灘子口水庫從灘子口村穿村而過,境內除了水資源豐富、山清水秀外,森林覆蓋率高達70%,是重慶主城避暑納涼的好去處。得益于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灘子口村不僅吸引了多家農業企業進村來發展,同時,村集體決定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稟賦,再結合村集體經營的中藥材、蔬菜瓜果、園林苗木等打造成一個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民宿酒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業。
在畢橋村,村里依托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結合當地的籮篼文化、農耕文化以及山水田園景觀,引進了5家企業到村里來發展休閑采摘業。為豐富業態,去年村集體整合涉農資金,還修建了一座占地480平方米的鄉愁博物館,同時配套修建了占地1萬畝的油菜大觀園,市民不僅可以前來觀光游玩,還能進行種蔬菜、收油菜等多種農事體驗活動。
黃中華就深刻體會到了環境變化帶來的紅利。畢橋村去年從明月山引入山泉水,潺潺流水讓村子煥發靈動生機。他將自家院落修葺整理成農家樂,僅清明節三天,就凈賺5000元。
據介紹,畢橋村2020年接待游客3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600萬元,帶動農民戶均增收2200元。村集體純利潤有100多萬元,其中20%用于村里人居環境的管護。
為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長效管理和有效維護,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引入物業公司,對全村道路、基礎設施及居民房前屋后等公共區域的環境進行整治維護。
數據顯示,“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全市累計改造農村戶廁106.9萬戶,建設農村公廁3077座,建成109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建設鄉鎮污水管網4543公里,累計改造危房9.96萬戶,建設入戶道路2.14萬公里,建設通組公路4.4萬公里,安裝路燈35.5萬盞;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2.8%,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2%,回收廢棄農膜2.2萬噸。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治腳的單個問題,而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的工作,對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旅游都大有益處。環境美了,游客來了,就實現了把美麗環境變成可持續發展的‘美麗經濟’,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市農業農村委主任路偉說。
記者手記>>>
美麗鄉村要有顏值更要有氣質
清明節小長假剛剛過去,許多出游的人有這樣的感受:鄉村美則美矣,但卻美得“千村一面”,少了些內在的獨特“氣質”。
“賞花、采摘、農家樂”是標配“三件套”;餐桌上,黑豬肉、土雞蛋、有機蔬菜,菜單上基本是“經典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旅游紀念品也多是流水線產品。趙村如是,李村如是,張村、王村也如是。
“氣質”是什么?對于人而言,是內在魅力的升華;對于鄉村來說,則是文化、歷史積淀的自然流露。人的氣質來自內心的修養,鄉村的氣質就在于與眾不同的精氣神。
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靠著傳統的農耕文化而獨樹一幟,成為中國最美鄉村之一;巴南區灘子口村靠著高山水庫的優勢獨領風騷,成為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武隆犀牛寨能一夜走紅,源于原生態的土家族吊腳樓文化……每一個美麗的鄉村都植根于它的氣質之美,一街一巷、一路一橋、一草一木,以及每一個村民身上自然散發的氣質。遺憾的是,一些鄉村在改善人居環境過程中往往忽略了氣質的養成,盲目照搬外地“成功經驗”,花費了錢財和精力,照貓畫虎,人為制造出了“千村一面”的尷尬。
顏值停留在外表,而氣質才是真正的內涵。一味只注重外表的模仿克隆,終究不能散發出真正的魅力。東施效顰表演得再逼真,也不可能激發出令人心動的感覺。在深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過程中,要兼造鄉村的顏值和氣質。
修路建橋容易,種花養草容易,但要修煉氣質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久的打磨。每一個鄉村都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積淀,可以發掘出人無我有的特色,繼而通過鄉約民俗的浸潤,逐漸形成自己的精神面貌,久久為功,最終必將彰顯出獨一無二的氣質。
既有顏值又有氣質的鄉村才是美麗鄉村最核心的競爭力,才能幫助鄉村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趙偉平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