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區扶貧辦:
探索5種生態旅游扶貧模式帶動3萬群眾脫貧
復興村鄉村旅游水車景點。(本報資料圖片)通訊員 代君君 攝\視覺重慶
陽春三月,正是踏青出游好時節。走進武隆區黃鶯鄉復興村,云霧繚繞的青山下,層層水田映著天光,田間的水車轉個不停,在水面上蕩起層層波紋,一派自然恬淡的田園風光。
“最近每逢周末,只要天氣好,來的游客就多,最高一天可接待700多人。”復興村第一書記張向東說,依靠鄉村旅游的發展,復興村已從窮山村變成熱門鄉村旅游打卡點,村民收入穩步增加。
復興村的變化,正是武隆區探索旅游扶貧模式的成功案例。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武隆區,80%的鄉鎮、75%的行政村處在大山區、高山區和石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滯后,發展規模工業和農業都不具備條件。2002年,武隆區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與貧困并存的,是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新一輪脫貧攻堅以來,武隆區扶貧辦積極與文旅部門溝通協作,探索旅游扶貧新路子,將特色生態資源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復興村就是首批試點之一。
為推動工作開展,武隆區扶貧辦主任沈江濤與復興村形成結對幫扶,社會扶貧科科長張向東主動請纓擔任復興村第一書記。通過調查,確定了復興村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打造“微田園”“微景觀”發展鄉村旅游的思路。
隨后,在張向東的帶領下,復興村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時,將當地的水田改為梯田,并在其中增設仿古水車、亭臺等,形成了現代感十足的稻田風光。此后,又打造了網紅橋、喊泉、水上樂園等娛樂項目,旅游人氣越來越旺。2020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提高到12837元,較2017年增加7000元以上。
復興村發展鄉村旅游的成功,推動了滄溝鄉青杠村“古渡驛站”、后坪鄉文鳳村“天池苗寨”等鄉村旅游點的陸續打造。
在后坪鄉文鳳村,扶貧干部依托當地傳統苗寨,充分挖掘苗族文化,在苗寨原有特色基礎上,打造了民宿度假住宿區、苗醫苗藥體驗區、特色美食加工區、民俗文化體驗區和田園山野游憩區。
旅游的發展帶動不少寨民在家里開起農家樂。就在今年春節期間,寨民羅元發的農家樂每天收入近1000元,樂得他合不攏嘴。
據了解,通過多年探索發展,武隆區已實踐出廊道帶動、景區帶動、合作社帶動等5種生態旅游扶貧模式,幫助當地3萬名貧困人口靠旅游業擺脫貧困,其中1萬名涉旅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旅游做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脫貧致富”,相關旅游扶貧工作曾兩次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在上月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武隆區扶貧辦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本報記者 栗園園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