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立交 攝/李顯彥
江南立交局部 攝/李顯彥
江南立交改造后效果圖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位于南岸區四公里的江南立交車流量又恢復到往日川流不息的景象。
作為主城最繁忙的立交橋之一,2003年建成通車的江南立交東接內環快速路及渝東南多條射線高速,西通九龍坡,南至巴南,北往渝中,是主城東南片區最重要的交通節點。
近年來,隨著車流量的激增,江南立交節點陷入長期擁堵的狀態。為消除堵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江南立交改造工程應運而生。
來自南岸區住房和城鄉建委的消息顯示,截至目前,江南立交改造工程一期建設已完成80%,預計今年8月底將實現內環快速路至煙雨路方向連接路段通車。屆時,內環快速路來往南濱路方向的車輛擁堵狀況將得到有效緩解。
兩步走
緩解四公里片區交通擁堵
據悉,江南立交改造工程總投資約14.3億元,共包含新建道路2條、新建匝道15條,改造道路2條、改造匝道6條。
該項目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實施,按“先易后難,先近后遠”思路分期建設、分期投用,力爭2023年底初步建成,2024年內全面建成并投用。
其中,一期工程共涉及新改建道路11條、新改建人行天橋2座。2019年7月開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約80%。二期工程共涉及新改建道路18條(部分道路與一期工程交叉重疊),改建人行下穿道3座及與軌道集團共建部分。施工單位已于2020年12月底進場。
按照施工計劃,南岸區將力爭今年8月開通內環快速路至煙雨路匝道;年內完工煙雨路至內環快速路匝道,以及縱一路和縱二路建設,從而全面貫通海棠溪片區道路路網。
到2022年,南岸區將力爭完成學府大道至內環、南坪至海峽路以及內環快速路兩側輔道的拓寬改造,從而使學府大道至內環快速路、南坪至海峽路得以暢通。
到2023年,該工程將完成回龍路路口的拓寬改造以及四公里立交片區的下穿隧道建設,建成通車后,將分流過境車輛,減少車輛交織,著力緩解四公里片區交通壓力。
到2024年,該工程將完成向家坡片區的所有高架橋梁建設及向黃路連接道的拓寬改造,從而全面緩解江南立交的交通擁堵。
而要實現上述目標,江南立交改造工程將實施四個大“手術”:
一是新增內環至煙雨路的上下連接道,分流南濱路與海棠溪片區車輛,并解決鄰近的四公里交通換乘樞紐與內環快速路的快速連接以及原有立交部分車流交織的問題;
二是新增江南大道至內環快速路、學府大道至海峽路左轉下穿匝道,解決車流交織問題;
三是拓寬內環快速路至江南立交輔道,提升輔道通行能力;
四是新增向黃路至內環快速路(彈子石方向)聯系匝道,避免黃桷埡片區交通通過江南立交轉換。
科學組織實施
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據施工方介紹,在江南立交改造一期工程施工過程中,針對該工程周邊環境復雜,改造區域點多面廣、狹窄等特點,項目部合理優化控保措施,減少工程施工對相鄰單位營運影響,施工期間大部分采取夜間施工。
在隧道工程實施過程中,施工方為保障海峽路交通行車安全,采取超前支護和單側壁導坑法等技術措施進行非爆破施工。
同時,為了緩解施工期間的交通壓力,南岸區多部門聯動協作,采取了優化定向車道、部分地段取消隔離帶、增設車道等交通組織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還借助BIM技術(建筑信息模型)對工程現場進行全方位、精細化管理,及時消除各類影響工期的各種隱患。
據了解,該技術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模型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的方法。通過BIM技術,大到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小到地下管網的一顆螺絲釘,都可以通過BIM技術虛擬呈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間,項目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精心組織策劃,保障項目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于去年2月26日即恢復施工,確保了改造工程的有序推進。
另外,備受關注的江南隧道項目已基本完成前期手續,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及招標準備工作,并同步推進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即將開工建設。
據了解,江南隧道起點接福紅路,終點接快速路六縱線興塘立交,道路全線總長約5.5公里。該工程將按城市主干路設計,雙向六車道,將很大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南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南立交改造全部完工后,將有效疏導學府大道、海峽路交通擁堵現狀,緩解四公里地區交通擁堵的狀況,為市民帶來暢通的交通出行體驗。
盛志信 王彩艷 楊敏 圖片除署名外由南岸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