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巴濱路濱江公園,市民在陽光下玩得多開心。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2020年12月底,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項目開工,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進入全面加速實施階段,64個項目正抓緊實施,2020年完成投資63.6億元。
2021年,重慶“城市會客廳”——“兩江四岸”建設又將推出哪些“大手筆”、發生哪些可喜變化?1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采訪了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
繼續推進岸線治理提升
九龍灘項目、花溪河濕地公園有望年底建成開放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兩江四岸”治理提升涉及生態治理、岸線治理、交通治理、文旅挖掘、風貌治理提升等內容,目前岸線治理提升工作全面開展,十大公共空間建設就是“兩江四岸”岸線治理的一個亮點。
截至目前,十大公共空間中,珊瑚公園片區、江北嘴江灘公園、磁器口濱江段等8個項目已動工建設,最快今年底,九龍灘項目、花溪河濕地公園將建成向市民開放。
記者了解到,九龍灘項目于去年3月進場施工,預計今年春節前,九龍灘廣場區域將向市民開放。
不僅如此,九龍坡區正結合九龍灘項目施工,積極推進海軍博物館群及166艦主題公園建設。未來,九龍灘公園將與楊家坪商圈、建川博物館群、龍鳳寺、防空洞等文旅資源聯動,形成面積約1200畝的九龍灘旅游區。以九龍灘項目為依托,九龍坡區還將做強做大濱江夜市經濟,全面提升濱江區域商業人氣。
巴南區花溪河濕地公園片區治理提升項目于去年10月進場施工,正在進行灌木地被養護工作。這里將被打造成為以生態保護、科普宣教、休閑游憩為主的城市生態濕地公園,為此,項目在修復原有濕地植被的基礎上,增添了不同種類的植物,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效果;還將新增3個觀景平臺,通過多條活力道與親水道強化市民和自然空間的互動,滿足市民戶外休閑的需求。
實施60公里濱江貫通工程建設
讓濱江地帶實現生態、功能、人文等全面提升
按照計劃,我市將在中心城區推進“兩江四岸”60公里濱江貫通工程建設,還將推進50公里濱江延伸工程建設,讓濱江地帶實現生態、功能、人文等全面提升,公眾體驗感和獲得感切實增強。
“兩江四岸”濱江貫通工程共有12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生態修復、公共空間、步道、建(構)筑物、給排水、電氣及相關公共和市政設施等。
最快今年上半年,南濱路朝天門大橋—大佛寺公園段、南濱路朝天門—東水門大橋段以及南濱路東水門大橋—石板坡大橋段等貫通工程將開工建設,同步還將啟動濱江延伸工程方案設計。
保護修復歷史文化項目
測候亭煥然一新,安達森洋行故宮文化項目開放
通過調查梳理,“兩江四岸”地區共集聚了傳統風貌街區22處、歷史建筑54處、備選歷史建筑96處。“兩江四岸”治理提升主要從保護、修復、活化三個方面對這些寶貴資源進行提升。
目前,一些文化項目的保護提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江北區測候亭陳列布展環境改造工程已經完工。位于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的測候亭,是重慶地區最早的氣象測候所之一,見證了重慶在西南地區最早使用氣象儀器進行現代氣象觀測的過程,在抗戰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造工程主要針對測候亭進行內裝陳列布展、展品征集、周邊環境等打造。煥然一新的測候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打卡”。
南岸區安達森洋行舊址故宮文化項目基本完成內裝、展陳及環境整治,現已開放。安達森洋行故宮文化項目是以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為核心打造的生態文化聚落,是為紀念抗戰期間故宮文物南遷的壯舉而設立。該項目以圖文與實物結合的形式還原真實歷史,展示南遷史實、紀念南遷過程參與人物,還將打造故宮講壇、故宮書吧等業態豐富的前沿文化陣地,為重慶增添高品質人文勝景。
本報記者 廖雪梅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