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區將閑置國有資產改建成生鮮蔬菜便民點
安置小區變得宜居宜業
“自從搬進社區創辦的生鮮蔬菜便民點,我的生意越來越好,也很少感冒了。”1月13日,唐華清笑呵呵地說。
唐華清63歲,家住榮昌區昌元街道海棠社區何家坡安置小區。過去,她與很多鄰居一樣,就在小區的馬路上擺攤,不但自己風吹雨淋時常感冒,同時也阻礙了人車通行。
何家坡安置小區征地拆遷居民有1100多戶。因為之前沒有納入城市管理,附近也沒建農貿市場,很多居民就在小區擺攤做生意,最多時達到200多人。
攤位占道經營沒人管理,擺攤產生的爛菜葉、包裝紙、污水等也沒人清掃。每天早上6點到深夜11點,車輛根本無法通行。地處城區,還沒農村生活得舒適,大家把何家坡安置小區稱作“燈下黑”。
如何讓“燈下黑”變亮?2018年,榮昌區城市管理局接手安置房小區環境秩序管理,提出了首先解決占道經營的問題。但近70%的攤販是何家坡安置小區居民。貿然取締自發形成的農貿市場,既影響大多數居民的生計,又可能帶來新的城市管理問題。
安置房底層有3000多平方米閑置門面,屬于國有資產。作為區黨代表,海棠社區黨總支書記呂繼鋒多方呼吁。最后,相關部門同意將這些閑置門面改建成生鮮蔬菜便民點,優先提供給小區居民擺攤。2019年,何家坡生鮮蔬菜便民點投用,200多攤位搬了進來,騰出了小區道路。
生鮮蔬菜便民點以“便民”為出發點,這里攤位固定、租金也不貴。唐華清前不久又租了一個攤位,擴大了經營規模。小區居民王純治也在這里經營雞蛋生意,每月毛收入有2萬余元。
“不僅解決了300多人就業,還聘請了6名管理人員。”呂繼鋒坦言,依托何家坡生鮮蔬菜便民點,海棠社區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現在社區每年有20余萬元的利潤。”
這筆錢,50%用于生鮮蔬菜便民點維修和提檔升級,30%用于社區公益事業和扶貧濟困,20%用于獎勵對集體有貢獻的個人。
在此基礎上,榮昌區城市管理局聯合昌元街道投入120余萬元,為何家坡安置小區安裝了污水管網、清理了路面泥漿、維修了破損路面,修剪了行道樹、添置40多盞路燈。
呂繼鋒表示,何家坡小區將更名為海棠和苑,下一步將利用集體資金或爭取各方面支持,建設智慧小區,把過去的安置小區打造成宜居宜業的品質小區。
“安置小區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盲點。”榮昌區城市管理局負責人稱,近年來,榮昌加大了安置小區提檔升級和管理力度。每年,除了投入230萬元對區內約25萬平方米的安置小區進行日常清掃保潔外,還投入80萬元用于改造完善小區周邊道路、路燈、廁所、停車位等配套設施,不斷改善小區人居環境。
本報記者 彭瑜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