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熱門旅游城市,重慶吸引了無數游客紛至沓來,更以包容開放吸引越來越多人來到這里安居樂業,85后韓健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六月,重慶“雙曬”第二季正式開啟,已連續成為兩季“雙曬”志愿者的韓健,通過他的視覺向我們展示重慶的另一面。
我想把重慶“唱”給世界聽
7月30日下午,記者在朝天門廣場見到韓健,遠遠打招呼聽到的就是一口地道“重慶方言”。
“別說你們誤會,就連我的學生都一直以為我是重慶人,其實我也樂于融入這個第二故鄉。”個性率直的韓健主動開啟了話題。
韓健和重慶結緣要從大學時候說起,他曾在重慶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大學學習,2014年以聯合培養博士生的身份赴美國留學,2016年回國后選擇到重慶工作,現在是重慶工商大學財政稅收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選擇重慶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它是一座特別包容開放的城市,在這里工作、學習都很愉快。”能說一口地道“重慶方言”,在韓健看來,可以幫助自己更快融入這座城市。
不僅會說,韓健還會唱。
韓健在少年時代曾接受過一些音樂名家的指導,來到重慶后,他開始了解巴渝文化,并嘗試將地方民歌《船工號子》、《太陽出來喜洋洋》等,唱給身邊的朋友、學生。
“都說音樂無國界,以前我曾參加美國亞特蘭大市鄉村音樂節,在那里唱起了中國歌曲,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如今,我也在重慶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授課,面對來自哈薩克斯坦、泰國等國家的國際學生,課后我會即興給他們來兩句重慶民歌。”韓健笑著說,“相比語言,音樂更能打動人,這樣的地域文化也更令他們印象深刻。”
“以后,我會在業余時間多了解一些重慶民歌,讓國際友人更了解這座城市,把重慶‘唱’給世界聽。”
把“紅巖精神”帶進大學校園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紅梅贊》的旋律,韓健已經非常熟悉。作為重慶“新市民”,韓健覺得重慶有很多值得推介的“城市名片”,“《紅梅贊》所歌頌的紅巖精神、紅巖故事最能打動我,這是一個時代的溫度,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韓健認為,教學要融入價值觀,讓學生了解更加多元的文化。
除了自身對巴渝文化的關注,韓健更希望通過課堂給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曬”重慶,讓他們對這座城市有更全面的認識。
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常常會聽到與重慶相關的方方面面,使得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再枯燥。
韓健計劃利用這個暑假收集整理重慶歷史文化方面的資料,“結合重慶‘雙曬’,我要把更多重慶文化帶進課堂,用一個個鮮活的地方文化、歷史案例去豐富課堂,讓學生掌握知識、了解巴渝、融入重慶。”
不同視覺“曬”不同風景
在成為一名“雙曬”志愿者之前,韓健就是一名公益志愿者,已連續多年參加重慶“紅櫻桃”志愿活動。
“剛回到重慶工作的第一年,我就帶著學生參與這一公益項目的研究與實踐。我們在參與過程中,提供了包括名人效應、企業捐助,以及重慶名校一對一幫扶山區學生等案例。”
和孩子們在一起,韓健也會跟他們一起學唱當地的民歌。“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擔白米下酉州……”這首《黃楊扁擔》,韓健以前曾聽過,但在重慶歌唱時,更是打動人心。
在韓健看來,無論是當公益志愿者,還是“雙曬”志愿者,都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有溫度。
不同的視覺,可以“曬”出不同的風景。
在朝天門,別人看到的是復水重山的風景,韓健“曬”出了重慶的開放與包容;在洪崖洞,別人看到的是錯疊有序的美景,韓健“曬”的是美景背后的發展理念……
“我想,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雙曬’志愿者,用自己的方式曬出重慶之美。”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乙竹
上游新聞記者 畢克勤 攝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