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學校舊址墻上的入黨誓詞
表彰黨員和志愿者
人和街社區居委會外的文化墻
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
“這棟存世百年的小樓,是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94年前,重慶最早的中共黨組織——中共重慶支部就誕生在這里……”昨日是建黨99周年紀念日,渝中區大溪溝街道人和街社區對轄區參加“抗疫”的黨員進行表彰。表彰前,大溪溝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朱丹向大家分享了至今保留在人和街社區蒲草田的一棟“低調”的二層小樓,朱丹說,這棟小樓是中國共產黨在重慶的第一所干部培訓學校,從這里走出去了一大批優秀的共產黨員。
小樓有輝煌的過去
人和街社區居委會有一面巨大的文化墻,文化墻上方的紅色大字引人注目:重慶最早的中共黨組織誕生地,1926年1月,冉鈞、周貢植、繆云淑等在人和街“中法學校”成立重慶市最早的中共黨組織——中共重慶支部。
人和街社區負責人陸遠秀告訴記者,這面文化墻的“根”,就在離社區居委會不遠的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舊址為二層小樓硬山屋頂、灰瓦黃墻,在周圍一片高樓的映襯下,小樓顯得格外低調。小樓旁的院墻上,一塊塊文化展板,介紹著這棟小樓輝煌的過去。
記者了解到,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在此前渝中區特色老社區打造中進行了修繕。目前修繕已完成,而中共重慶第一個黨支部史實陳列展初步方案也已完成,有望年內向公眾開放。未來,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還將與馬鞍山歷史風貌區、大禮堂、山城步道聯動,形成精品紅色旅游線路。
學校只存在短短一年半
吳玉章、楊闇公、冉鈞、周貢植、任白戈、范長江……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旁的文化展板上,列出了與這所學校有關的黨史名人。
去年在來大溪溝工作之前,朱丹對這所學校的歷史還不很了解,到來后,開始逐漸認識這棟“低調”老樓的過往。朱丹介紹,盡管這所學校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半,但和這所學校有關的黨史名人都耳熟能詳。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925年8月,吳玉章受中共中央派遣回四川工作,為了更有效培養革命干部,吳玉章決定在重慶籌建一所干部培訓學校——“中法學校”。吳玉章的想法,得到了楊闇公和冉鈞的一致贊同。后來,他們租下大溪溝譚家花園和懋園的一部分作為校本部,又在附近居民樓租了一些房子作為宿舍。因該校有大學部,故又稱為“中法大學”。
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表示,從學校籌建到開學,只用了半個多月,但她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
把先輩精神傳承下去
人和街社區負責人陸遠秀告訴記者,中法學校校長樓舊址修繕后,這兒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不少單位到此參觀學習。而對轄區黨員進行表彰,更多的是讓先輩的精神傳承。
在昨天上午的表彰會上,有白發蒼蒼的老黨員,也有年輕黨員,他們在此次疫情期間都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沖在“抗疫”一線。
67歲的田亞軍是受表彰的老黨員之一。退休前,他在大溪溝片區從事警察工作多年,曾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退休后的他也是社區志愿活動的積極分子。疫情期間,他主動請纓,承擔社區消殺工作,每天背著幾十斤重的消毒液走街串巷進行消殺,平均一趟走下來要花兩個小時。“我作為老黨員,社區有需要就該義不容辭。”田亞軍告訴記者。
此外,年輕黨員也不遜色。36歲的鄧飛是社區工作者,疫情暴發時,他每天上午8點到晚上10點都工作在社區一線。鄧飛說,他從小就住在人和街社區,聽爺爺奶奶輩講過中法學校的故事,如今自己也成了黨員和社區工作者,希望能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何浩 攝影報道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